超遥乘暇景,洒散绝浮喧。
写望峰云出,开襟夏木繁。
野人怜狎鸟,游子爱芳荪。
卧筱低临席,惊流注满园。
□然林下意,琴酌坐忘言。
【注释】
超遥:超越,远远。乘暇景:欣赏美景。洒散:散开。绝浮喧:远离喧嚣。写:写诗。峰云出:山峰上的云彩露出来。开襟:展开胸怀。野人:隐居的人。怜:爱。狎鸟:亲近的鸟。芳荪(sūn):香的草。卧筱(xiǎo xiá):竹丛中的小草。惊流注满园:山泉在竹林中流注。□然:怡然自得的样子。林下意:山林中的乐趣。琴酌(zhé):弹奏古琴和饮酒。坐忘言:坐着忘记了言语。
【译文】
超脱世俗,远离繁华,观赏着远山的云朵露出,展开胸怀,夏木茂盛。
隐居之人喜爱亲近亲近的鸟,游子喜欢香的草丛。
卧在竹丛中的小草低垂下来,仿佛是坐在筵席上。惊起的泉水在竹林中流动。
悠然自得的心情,弹琴喝酒,忘记了言语。
【赏析】
此为一首写景诗。诗人在南园宴集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全诗从“宴”字生发,以清幽闲雅的意境取胜,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超遥乘暇景,洒散绝浮喧”,诗人以“超遥”和“乘暇”两个词组构成一个富有节奏感的句子,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乘暇景”,即利用难得的闲暇时光,去欣赏美景;“洒散”,指消散、散去,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绝浮喧”,则是指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颔联“写望峰云出,开襟夏木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南园宴集中的所见所感。“峰云出”指的是远处山峰之上的云彩露出,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开襟夏木繁”则是指夏天树木茂盛,枝叶繁茂。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南园的自然之美。诗人以山水为画布,将自然景观融入诗句之中,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颈联“野人怜狎鸟,游子爱芳荪”,则转向描写诗人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野人”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人,诗人对他们充满了同情与关爱;“游子”则是指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他们对于自然的美景同样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里的“怜”和“爱”都是动词,表示诗人对于这些人物的情感倾向。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的关注和理解。
尾联“卧筱低临席,惊流注满园”和“□然林下意,琴酌坐忘言”,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与升华。“卧筱低临席”形容诗人悠闲地躺在竹丛中,仿佛已经置身于宴会之中;“惊流注满园”则是指山泉在竹林中流淌,如同欢快的音符一般。这里的“□然”一词,既有悠然自得之意,又有怡然自得之态。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赞美与向往:“琴酌坐忘言”,意谓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诗人能够忘却言语,享受与自然共处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南园宴集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如“超遥”、“洒散”、“写望”、“开襟”、“野人”、“游子”等词语,都富含深意,既展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又丰富了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