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注释】

重别薛华:再次与薛华分别。

沉珠浦、濯锦川:指秋夜的江上景色。沈珠,即沉没的玉珠;濯锦,洗染着彩色的锦缎。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指楼台和洲渚高耸入云,连接无间。

旅泊成千里:指旅途漂泊成了千山万水。

栖遑共百年:指栖身漂泊了整整一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指面对前途无望的困境,只有泪流满面,独自黯然神伤。

【赏析】

《重别薛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作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九月至二年五月(651)之间,当时薛华从长安东游至交趾(今越南河内一带),途中遇疾,王勃为之作序送行,并赋此诗以赠。

这是一首饯别诗,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边秋色图:明月映照在江面上,犹如沉落的玉佩;秋风扫过锦江,锦缎似的江面泛起层层涟漪。“楼台”、“洲渚”两句则写出了江中景物的雄奇阔大。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眼前之景,也暗示出了离别后友人将远去的意境。接下来四句转入对友人的劝勉与祝福。“旅泊成千里”,意为旅途漂泊已成了千里之外。“栖遑共百年”,意为栖身漂泊已有百年之久。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长久奔波的关心、同情,又流露出自己因不能同舟共济而产生的遗憾和伤感。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在这穷途末路的时候,只能泪洒天涯,空自悲伤。结尾的“潸然”二字,更是将作者内心的悲苦、无奈、惆怅、伤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人读来为之动容。

王勃的诗作多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但这首《重别薛华》却不同。它所表现出的情感更为深沉。这种深沉不是那种愤愤不平式的深沉,而是充满了一种深深的忧郁,一种难以排遣的忧伤。这种忧伤来自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这种痛苦和沉重正是源于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受。因此,当我们读到这句“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就会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