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田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译文:
田
家坐落在箕山脚下,门前流淌着颖水河。
不知现在有了汉朝,只记得当年逃避秦朝。
注释:
箕山:在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是古代的名山。
颍川:古地名,今河南许昌、禹州等地一带。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己身份的认知。
“家”字起兴,点明主题,表明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住在箕山下”四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座座古朴的村庄,静谧而安详地坐落在美丽的山谷之中。”门枕颍川滨”一句则是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描写,颍水河蜿蜒流过,为家乡增添了几分秀美的气息。
面对历史的变迁,诗人不禁感叹道:”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悲哀。汉朝已经建立,但诗人却只能回忆过去,谈论曾经的避秦之难。这种对比鲜明的写法,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诗人的生活似乎与世无争,过着悠闲惬意的日子。他常常陪伴着琴声,欣赏着前庭的明月;又常常举杯邀月,品味着后园的春天。这些生活片段,都成为了诗人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尽管生活看似平静如水,诗人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下来。他时常思考着自己的身世问题:”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困惑和不安。他既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隐居山林的隐士,又觉得自己与帝王的身份相去甚远。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诗人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对历史变迁的态度。通过对比过去的避秦之难和现在的安宁生活,诗人展现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