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素上人影塔

“素”指白色的,此意指白色的人影。“素上人影塔”,即在白色背景上的人像,人像位于一座塔上。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物化”是指万物变化无常,“枯木”代表枯萎的树木,“月”是月亮。“希夷”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明月珠”则暗指明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本自”指的是事物原本的状态。“生灭”是指事物的产生和消失。“何者”表示询问什么才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一坐”指一个人坐着,“如故”表示如同原来的样子。“千龄”指的是千年的时间,“独向隅”表示独自面对困境。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至人”是指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方外”指超出世俗之外,“不应殊”表示不应该区别对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白色背景上的人影塔,通过“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两句,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用“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两句,进一步探讨了虚无的概念。最后,“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和“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两句,分别描绘了一个人独自面对困境的画面,以及超脱世俗的人与世无争的境界。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