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以下是对《长信秋词五首》中诗句的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诗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译文
    我真是薄命之人,一直在思念着君王,醒来后心中充满了疑惑。
    解释:这两句表达了诗中的主人公对于君王的深刻思念和在梦中与君王相见却醒来后的迷茫与不安。
    赏析:这两句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绘了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展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2. 诗句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译文
    明亮的灯光照耀着西边的宫殿,我知道是在夜晚饮酒之时,那时正是皇上恩赐恩典的时刻。
    解释:这两句通过“火照西宫”暗示了宫中的生活场景,而“知夜饮”则表现了主人公对君王生活的了解。
    赏析:这两句通过对宫中生活细节的描述,反映了主人公对宫廷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君王恩情的感激之情。
  3. 译文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解释:长信宫中秋夜里的月光明亮,昭阳殿下传来了宫女们捣衣的声音。
    赏析: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的夜景和宫女们的生活,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氛围。
  4. 译文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解释:白露堂中的草迹被细心地打扫干净了,而红罗帐里却是充满情感的地方。
    赏析:这两句通过对白露堂和红罗帐的描述,展现了宫中生活的复杂性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5. 译文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以描绘边疆风光、表现戍边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曾漫游吴越间,求取功名,因不得意而还乡。王昌龄的诗多表现出他对朝廷的不满及壮士未遇的感慨。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汜阳县尉等职,晚年因事贬为江宁丞,迁龙标令。天宝年间(742-756),王昌龄由江宁丞贬为龙标令。他在江陵的时候结识了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安史之乱爆发时,王昌龄在从江西回扬州途中为乱兵所杀。他的死让当时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惋惜。王昌龄的作品有《巴陵送李十二南归》、《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等名作。
    解释: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写边塞风光和表现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闻名。他的诗风格雄浑壮丽,语言精炼,富有音乐性,被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生于京城,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四处游历,寻求功名却不得志而归。他的许多诗句都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以及壮士未遇的感慨。他曾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汜阳县尉等职,晚年因事被贬至江宁丞。天宝年间,王昌龄在江陵结识了李白,两人成为好友。在安史之乱爆发时,王昌龄为叛军所杀,当时人们都为之惋惜。王昌龄的作品有《巴陵送李十二南归》、《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等著名作品。
    赏析:王昌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