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是两首描绘盛唐时期景象与情感的佳作,诗中细腻地描绘了宫廷与民间的生活图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第一首诗分析
  • 驰道杨花满御沟:描述了从皇帝的御道归来的大军,将沿途的杨花吹散到御沟,形成了一条飘满杨花的河流。这一景象不仅富有画面感,也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力量。
  • 红妆缦绾上青楼:描绘了归来的夫婿带着千余兵马回到京城,迎接他的是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子。这里的“红妆”和“缦绾”都是形容女子妆容和装束的美丽,而“青楼”则指代繁华的妓院,展现了一种富贵而风流的场景。
  •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描述了夫婿在朝廷归来,初拜为侯的情景。这里的“金章紫绶”是古代官员的官服,象征着尊贵和荣耀。而“初拜侯”则意味着这位官员刚刚被授予高位,体现了朝廷对他才能的认可和赏识。
  1. 第二首诗分析
  • 驰道杨花满御沟:与第一首相同,再次描绘了从御道归来的大军,将杨花吹散到御沟的景象。这一部分通过重复使用“驰道”,加强了场景的生动性和节奏感。
  • 楼头小妇鸣筝坐:描述了一位楼头的小妇听到飞尘入建章的消息后,坐在筝前等待的情景。这里的“楼头”象征着繁华之地,而“鸣筝”则是一种优雅的乐器演奏,展现了小妇人的闲适和雅致。
  • 遥见飞尘入建章:描述了小妇人看到飞尘进入建章宫的情景,暗示着战事的胜利以及国家的安全。这一部分通过“遥见”和“入建章”两个动词,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深远的感觉。
  •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与第一首类似,描述了夫婿归来的情景。这里的“初拜侯”同样指的是官员的晋升,而“金章紫绶”则是对其身份的象征。
  1. 诗句注释
  • 驰道杨花满御沟:指的是皇帝的仪卫队伍经过驰道时,将沿途的杨花吹散到御沟里。
  • 红妆缦绾上青楼:描述了一位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迎接她丈夫归来的场景。
  •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这里的“金章紫绶”指的是官员的官服,而“千馀骑”则形容了归来的军队数量之多。
  1. 关键词赏析
  • 驰道:指的是皇帝的御道,是皇帝行使权力和仪仗行进的主要道路,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尊贵。
  • 杨花:在古代文学中,杨花常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无常,本诗中的杨花则被风吹散到御沟里,寓意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 青楼:指的是妓院,这里既是对贵族生活的描写,也是对民间生活的一种映射,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多彩。
  • 鸣筝:是一种古琴,在这里象征着女性的音乐天赋和优雅气质,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女性的文化素养。
  • 金章紫绶:指的是官员的官服和佩带的勋章,代表了官员的身份和权力。
  1. 诗句赏析
  • 这两首诗通过对皇家仪卫、军队归来以及青楼小妇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多元。同时,通过对战争胜利、官员晋升等主题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1. 创作背景
  • 这两首诗可能创作于唐玄宗时期,那时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因此诗人王昌龄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如此精美的诗歌。同时,这些诗歌也可能是在皇帝出征胜利归来时所作,以表达对皇帝的支持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艺术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