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奚能骑射,战马百馀匹。
甲仗明寒川,霜□□□□。
□□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剑沦秋天。
匈奴不敢出,漠北闭甲烟。
【注释】
城旁:城边;□□:地名,在今河北丰润县西。降奚: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人。骑射:骑马射箭。百馀匹:一百多匹战马。甲仗:铠甲和武器。寒川:指冰雪覆盖的河流。霜□□□:霜冻,即“霜降”。□□单于:单于,匈奴首领,这里借指匈奴军队。煞(shā):杀尽。薄暮:傍晚。红旗:用红布做标志的旗帜。城旁粗少年:城边的壮年男子。骤(zhòu)马:骑马疾驰。垂长鞭:挥动长鞭。脱却(chè):摆脱、除去。□剑:宝剑。沦(lún)秋天:形容剑锋利。秋天是金属最坚硬的时候,这里指宝剑锋利无比。匈奴不敢出:匈奴军队不再出战。漠北:指北方沙漠地区,泛指匈奴的领地。闭甲烟:紧闭城门。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边塞战争场面,诗人以豪迈的语言歌颂了战士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全诗四联八句,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而富有音乐性,形象鲜明且富于动感,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在艺术上追求雄浑开阔、声情并茂的风格特色。
第一联“城旁□□”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城旁即城边,□□即地名,这里指代的是作者所在的边塞城市附近。降奚能骑射,降奚是北方民族的自称,这里指代匈奴人。他们擅长骑马射箭,这是他们的特长。百馀匹战马,表明了敌人数量众多,也暗示了战斗的规模之大。这一联描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和敌人的威势。
第二联“甲仗明寒川,霜□□□。”进一步描绘了战斗前的壮观景象。甲仗指的是士兵的盔甲和武器,明寒川则是指冰雪覆盖的河川,霜降意味着寒冷的天气。这些词语都描绘出了一种寒冷而严峻的战斗准备。这一联展现了战士们的坚韧和勇敢。
第三联“□□煞单于,薄暮红旗出。”描绘了战斗的过程。单于是匈奴首领的称号,表示了对敌人的轻蔑。煞则是杀尽的意思,说明战士们英勇无畏,最终将敌人全部击败。薄暮指的是傍晚时分,这时战斗已经结束,但战士们依然坚守岗位,守护着家园。这一联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忠诚。
第四联“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描绘了战场之外的景象。城边的壮年男子,他们骑着马疾驰而过,挥舞着长鞭。这既描绘了战士们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对他们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这一联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活力。
最后一句“脱却□剑沦秋天”表达了战士们的豪迈情怀。脱却指的是摆脱束缚,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和约束。剑沦秋天则是指剑锋锐利如秋日之阳,意指战士的剑术高超,无所不能。秋天是金属最坚硬的时候,这里指宝剑锋利无比。这一联展现了战士们的不屈精神和坚定信念。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激昂的语调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激情的边塞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