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注释】

  1. 岁晏:年尾,年底。2. 遵王畿:沿着王城周围地区。3. 坠叶:《诗经·小雅·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毛传:“南山之木,堕落也。”4. 疏林月微微:指初升的月亮。5. 寒兽:《楚辞·招魂》:“犬群吠于中庭,惊鸡鸣于风雨。”王逸注:“犬,守夜者也。”6. 惊禽栖不定:惊惶不安的鸟栖息在枝头。7. 霜露下:秋日霜降。8. 鸿雁飞:鸿雁南迁。9. 渺然:遥远的样子。10. 江南意:江南风光。11. 惜与中途违:可惜不能到达目的地。12. 羁旅:在外作客。13. 悲壮发:悲伤激昂地发作。14. 明节:明确志向。15. 宁:岂,难道。16. 楚山曲:指隐士隐居的地方。17. 掩扉:关上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写。首句写游人因岁月将晚而愁苦;次句点出早起沿王城附近地区行走的情景;接着写途中所见落叶和月色,渲染旅途的清幽寂静;后三联写途中所遇惊禽、寒兽,以及自己的感受。全诗以旅途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作者的羁旅行役和忧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游人愁岁晏”一句写游人因岁月将晚而愁苦。岁晏,即年尽之时,此处借指秋天。诗人从自身出发,写出了游人因岁月将晚而愁苦,这是第一层。
    二、三两句写早起沿王城附近地区行走的情景。王城,这里指京城洛阳附近地区。诗人早晨起来,沿着京城一带地区走,可见其行程之长。
    接下来四、五两句写途中所见落叶和月色,渲染旅途的清幽寂静。落叶飘零,月色微明,这自然景色给诗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诗人用“未晓”、“微微”等词来修饰,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清新幽静的图景。
    第六句写途中所见惊惶不安的鸟栖息在枝头。惊惶不安的鸟栖息在枝上,是因为害怕被人捉去。诗人用“栖不定”一词来形容惊惶不安的鸟,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七句写寒兽相互依偎取暖。寒兽相互依偎取暖,是因为寒冷难耐。诗人用“相因依”一词来形容寒兽,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令人心疼的画面。
    第八句写作者感叹这霜冷露湿的天气里,又听到了鸿雁南飞的声音。霜冷露湿、鸿雁南飞,都是秋天的景象,但在这里却被诗人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九句写作者遥想那遥远的江南风光,可惜却不能到达目的地。诗人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十句写旅途中的羁旅生活。羁旅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因此诗人感到悲壮地发作。诗人通过对羁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十一、十二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看到许多惊惶不安的鸟在枝头栖息,还有寒兽相互依偎取暖,都让人感到非常害怕。这种情景让诗人感到无比痛苦,他甚至希望这些鸟能被捕捉到并吃掉,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第十二句写作者感叹这霜冷露湿的天气里,又听到了鸿雁南飞的声音。霜冷露湿、鸿雁南飞,都是秋天的景象,但在这里却被诗人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十三句写作者遥想那遥远的江南风光,可惜却不能到达目的地。诗人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十四句写旅途中的羁旅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因此诗人感到悲伤激昂地发作,希望能得到解脱。诗人通过对羁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十五、十六两句写诗人遥想自己曾经立下的志向——明确志向,并期望早日实现它。诗人通过对志向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写诗人遥想那些隐士们隐居在偏僻的地方,他们不问世事,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诗人通过对隐士们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羁旅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和悲伤。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隐士们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