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四皓卧云处,千秋叠藓生。
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
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

【注释】

商山:在今陕西省境内。四皓:秦末汉初四个隐士,刘邦曾请他们出山辅佐自己,后称其隐居地为“四皓山”,又称“四贤山”。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从字面上看,此诗是作者游历商山时所作,而实际上,此诗所咏之景与所感之情,都蕴含着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超脱。

首联“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以商山之名开篇,点明主题,意在言志。“商”取自《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贾”,指商人,也即利之所在;“山”则指商山,暗喻名利之途。夜亦有人,说明名利之路无休无止,无所不在。“名与利,是人生的两大追求,也是社会运行的两大动力。然而,在名利面前,有的人趋之若鹜,有的人却能够洁身自好,不为外物所惑。”

颔联“四皓卧云处,千秋叠藓生。”这两句写四皓隐居之地,暗指自己心向高远。“四皓”指西汉开国功臣张良、韩信、萧何、曹参四人。“卧云处”即云深不知处,这里代指隐居之地。“千秋”即千年,用在这里,有双重含意,一是表达时间的久远,二是表明四皓之志永存。“叠藓生”则是指苔藓生长,暗示岁月悠长,世事沧桑。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四皓之隐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颈联“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烧笼”指烧火取暖,“涧黑”即涧水漆黑,暗喻寒冷。“残雪”指残存之雪,“隔林”则意味着距离遥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严寒的忍受以及对孤独寂寞的感慨。

尾联“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酬恩”即回报恩情,“水石声”则是指水流击打石头的声音。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等到报答了恩情(或功成名就),就来聆听那潺潺的水石之声。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的渴望,又体现了他的豁达大度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这也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呼应,即通过游历山水、欣赏美景来陶冶性情、提升境界,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名利的超脱,又有对自然的热爱,堪称一篇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