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
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
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
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
【注释】
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指作者的两位弟弟。
秋苔对之成咏:秋天,诗人与他的兄弟在庭院中欣赏着满地的青苔,便即兴作诗。
每看苔藓色:每次看到青苔的颜色。
簿书闲:形容公务繁忙。
幽思缠芳树:心中幽静的思绪缠绕着芬芳的树。
高情寄远山:把内心的高洁之情寄托于远处的青山。
雨痕连地绿:雨水滋润大地后留下的绿色痕迹。
日色出林斑:阳光照射下,树林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却笑兴公赋:不禁笑起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的赋文。
临危滑石间:站在危岩之上。
【译文】
我每次看着地上青翠欲滴的苔藓,就像在公务之余悠闲自得的样子。
我心中的幽深情感如同这芳香的树一样萦绕,我内心的高尚情操如同这远山一样飘荡。
雨水过后,大地变得绿意盎然,阳光洒下时,树林里也显现出绚丽斑斓的色彩。
但我也不禁笑起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赋文,他站在险要之处,感叹人生无常。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描写自己庭院中的秋苔,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诗人用“苔藓”作为象征,暗喻自己的工作虽忙碌却无趣,就像观看青苔般乏味。这里的“苔藓”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还代表了一种静态、单调的生活状态,暗示着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反感。
“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比喻为芳香的树木和遥远的山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里的“芳树”和“远山”都是美好的自然景物,它们代表了诗人心中的宁静和高远的理想。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他追求精神境界的执着。
“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诗人通过对雨后大地和阳光照射下树林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激。
“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这句诗是诗人对谢灵运《登池上楼》赋文的评价。他嘲笑谢灵运在险峻的环境中吟诵赋文,显得过于矫揉造作。这里的“兴公”指的是谢灵运,而“滑石间”则是指危险的悬崖峭壁。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态度的坚定和对于名利的淡泊。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风景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