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诗句释义

1 竹径从初地 - 此句描绘了从一处名为“初地”的地方开始,沿着竹径前行。竹径可能象征着一种清幽或简朴的环境,而“初地”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是比喻的起点。

  1. 莲峰出化城 - “莲峰”可能指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或者山峰,“化城”则可能是指这座山峰在佛教中的意象。这句话意味着山峰如同莲花般纯净,从城市(化城)中拔地而起。
  2. 窗中三楚尽 - 这里的“三楚”可能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也可能指代一种特定的景观或事物。窗户中的景象已经足够令人陶醉,以至于其他更远的地方已经无法引起注意。
  3. 林上九江平 - 这句诗通过“林上”和“九江”两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开阔的场景,仿佛站在树林之上,俯瞰着整个九江平原,景色开阔,无垠。
  4. 软草承趺坐 - “趺坐”是一种佛教修行的姿势,通常与禅修有关。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僧人或修行者正坐在草地上,这暗示了宁静和沉思的氛围。
  5. 长松响梵声 - 长松在此处可能指的是一棵参天古树,而“响梵声”则描绘了一种宗教仪式的声音,如钟声或佛号,给人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感觉。
  6. 空居法云外 - “法云”在这里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一种神秘现象或象征,即云彩被佛法所覆盖。这句话表示诗人已经超脱于世俗之外,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高度。
  7. 观世得无生 - “无生”这个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对生死、轮回等佛教基本教义的领悟或达到的境界,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对生死的执着,达到了一种超然的状态。

译文

竹林间的道路从最初的起点开始,莲花形状的山峰挺立在城市的上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远方的三楚,而林顶上则是宽阔的九江平原。草地上,一位僧人安静地坐着,长松树发出宁静的梵音。他居住在远离尘嚣的法云之外,观察世界却能体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达到了无生的境界。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其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元素,展现了一幅深邃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修行图景。首句“竹径从初地”,不仅描述了一条通向远方的竹制小径,也隐喻了通往精神世界的路径。接着以“莲峰出化城”为第二句,描绘了山峰之高远与环境的宁静,同时也暗合佛教中莲台的象征意义。第三句“窗中三楚尽”,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视角,将观者的心境推向极致的平静与辽阔。最后两句“林上九江平”与“空居法云外”更是点明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和谐共存的理解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境界的探索,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土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