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
遂陪鹓鸿侣,霄汉同飞翻。
君子垂惠顾,期我于田园。
侧闻景龙际,亲降南面尊。
万乘驻山外,顺风祈一言。
高阳多夔龙,荆山积玙璠。
盛德启前烈,大贤钟后昆。
侍郎文昌宫,给事东掖垣。
谒帝俱来下,冠盖盈丘樊。
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采地包山河,树井竟川原。
岩端回绮槛,谷口开朱门。
阶下群峰首,云中瀑水源。
鸣玉满春山,列筵先朝暾。
会舞何飒沓,击钟弥朝昏。
是时阳和节,清昼犹未暄。
蔼蔼树色深,嘤嘤鸟声繁。
顾己负宿诺,延颈惭芳荪。
蹇步守穷巷,高驾难攀援。
素是独往客,脱冠情弥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同卢拾遗过韦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以及注释:

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
—— 自己(我)在朝廷(云陛)中侍奉(侍),天刚亮就赶着车到华丽的车子(华轩)上去。
: “云陛”指皇帝的御座,“昧旦”指天亮时。

遂陪鹓鸿侣,霄汉同飞翻。
—— 我终于成了与凤凰一样的高官,一起飞向蓝天白云。
: “鹓鸿侣”指同僚、同僚中的优秀者,“霄汉同飞翻”形容地位的升高。

君子垂惠顾,期我于田园。
—— 君子(这里指卢拾遗)给予恩惠关怀,让我能回到田园生活。
: “惠顾”指恩惠和关怀,“期我于田园”表示希望我能过上田园生活。

侧闻景龙际,亲降南面尊。
—— 侧耳听着(听说)唐玄宗李隆基(景龙)即位的消息,皇上亲自下诏(降南面尊)。
: “侧闻”意为侧面听到,“景龙际”指的是唐玄宗即位的时间。

万乘驻山外,顺风祈一言。
—— 皇帝(万乘)在山外停下,顺风传话请求说一句话。
: “万乘”是指帝王所乘的车驾,“顺风祈一言”意为利用顺风传递一个信息或请求。

高阳多夔龙,荆山积玙璠。
—— 高阳地区有很多贤才像龙一样,荆山积累了许多宝玉(玙璠)。
: “夔龙”比喻贤才如龙,“玙璠”是指美玉,比喻贤才如玉。

盛德启前烈,大贤钟后昆。
—— 高尚的德行开启了前人的业绩,伟大的贤才为后代子孙树立榜样。
: “启前烈”指开创先人的业绩,“钟后昆”指为后代子孙作出榜样。

侍郎文昌宫,给事东掖垣。
—— 卢拾遗担任了侍郎的官职,负责处理文牍事务,在东宫的宫墙内供职。
: “文昌宫”是唐朝的翰林院,“给事”是指担任官职并参与政事的人。

谒帝俱来下,冠盖盈丘樊。
—— 我和卢拾遗一同前来朝见皇帝,他的冠盖(官帽和车子)充满了山冈。
: “谒帝”指拜见皇帝,“俱来下”指一起来朝见皇帝,“冠盖”指官帽和车子。

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 家族风气首先在京城(国都)兴起,家训延及乡村。
: “闺风”指家庭风气,“邦族”指京城里的家族,“庭训”指家中训导,“延乡村”指家训传播到乡村。

采地包山河,树井竟川原。
—— 采邑(封地)包括了山河大地,树林环绕着河流的原野。
: “采地”指土地,“山河”指大自然的山河,“树井”指树木围绕的井台。

岩端回绮槛,谷口开朱门。
—— 山崖边有精致的栏杆,山谷入口处有红色的门。
: “绮槛”指精美的栏杆,“朱门”指红门。

阶下群峰首,云中瀑布源。
—— 台阶下是群山之首,云中有从瀑布源头喷出的水。
: “群峰首”指群山之首,“云中瀑布源”指云中瀑布的源头。

鸣玉满春山,列筵先朝暾。
—— 山里响起清脆的琴声,宴会上排列着宴席等待太阳升起。
: “鸣玉”指弹奏乐器的声音,“鸣玉满春山”形容音乐声响彻山林;“列筵”指摆开宴席,“朝暾”指早晨的日光。

会舞何飒沓,击钟弥朝昏。
—— 宴会上舞姿翩翩,击鼓声随着天色由白转黑。
: “飒沓”形容舞蹈轻盈飘逸,“击钟弥朝昏”形容击鼓声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是时阳和节,清昼犹未暄。
—— 这是春天温暖的日子(阳和节),白日仍然没有变得炎热。
: “阳和节”指春季温暖适宜的时候,“清昼犹未暄”形容白昼仍然不热烈。

蔼蔼树色深,嘤嘤鸟声繁。
—— 郁郁葱葱的树木颜色深沉,鸟儿鸣叫声嘈杂。
: “蔼蔼”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嘤嘤”形容鸟儿的鸣叫声。

顾己负宿诺,延颈惭芳荪。
—— 回头看自己违背了以前的承诺,感到惭愧好像香草一样。
: “负宿诺”指违背了以前的诺言,“惭芳荪”指感到惭愧好像香草一样。

蹇步守穷巷,高驾难攀援。
—— 缓慢地行走在偏僻的小路上,高官难以攀援向上。
: “蹇步”指缓慢行走,“高驾”指高官的地位。

素是独往客,脱冠情弥敦。
—— 我一直是个孤独的客人,脱下帽子的感情更加深厚。
: “独往客”指独自旅行的客人,“脱冠”指脱下帽子,“情弥敦”指感情更加深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