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翠屏横截万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云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极如中庭。丹崖压下庐霍势,白日隐出牛斗星。
杉松一岁抽数尺,琼草夤缘秀层壁。南风拂晓烟雾开,满山葱茜铺鲜碧。
雷霆往往从地发,龙卧豹藏安可别。峻极遥看戛昊苍,挺生岂得无才杰。
神仙惮险莫敢登,驭风驾鹤循丘陵。阳乌不见峰顶树,大火尚结岩中冰。
灵光爽气曛复旭,晴天倒影西江渌。具区彭蠡夹两傍,正可别作一岳当少阳。
【注释】:
①九华:指安徽的九华山。峥嵘:高大挺拔的样子。
②擢本山半腹:突出在半山腰上。擢,高出。
③翠屏:青绿色的屏障。截:横拦。
④云梯石磴:云梯,形容高峻的山崖;石磴,石级。杳冥:深幽。
⑤中庭:庭院,指山巅。
⑥丹崖:赤红色的山崖。庐霍:山名,位于今安徽省黟县境内。地势高峻险要。
⑦白日:太阳。隐出:出现。牛斗星:即北斗七星。古人以为星有尊卑,以北斗七星代表天,而以牛、女两星为首,称“斗”或“牵牛”。
⑧杉松:杉树和松树等。抽:长出。几(jī)尺:几米。
⑨琼草:玉树琼花之类。夤缘:攀附,依附。层壁:层层叠叠的墙壁。
⑩南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拂晓:拂晓时分。烟雾开:雾气散尽。
⑪南岳:五岳中南方的衡山,也称南岳衡山。具区、彭蠡:都是湖名。一岳当少阳:指庐山。少阳,山名,在今江西星子西境。
⑫神仙:仙人。惮险:害怕险峻。莫敢登:不敢攀登。
⑬驭风:乘风飞行。驾鹤:驾着白鹤飞翔。循丘陵:沿着山丘行走。
⑭阳乌:日出时东面出现的红日。峰顶树:山顶上生长的树木。大火:金星。岩中冰:山峰上的冰川。
⑮灵光爽气:指山间清新的气流和阳光。曛复旭:黄昏又天亮了。复,同“复”,再次。
⑯霁:晴雨停止,天气放晴。倒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西江渌:指长江水色碧绿清澈。渌,水波泛青貌。
⑰具区、彭蠡:《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西别为洛,又东至于济;又北别为淄,又北至于碣;又北别为河,入于海。”《尔雅》释:“彭水出于南山。”郭璞注:“南山亦曰庐山也。”彭蠡,即鄱阳湖,又名彭蠡泽,古时属江南地,后属吴、楚,宋以后属于江西省。
【赏析】:
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是七言律诗。诗写九华山的雄伟壮观与秀美风光,描绘了一幅幅如画的风景图,抒发了作者对仙境般美丽景色的无限向往。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此诗前六句分别从不同方面描绘了九华山的高峻险峻、秀丽多姿、清幽明净的自然景观。第一句写九华之高,第二句写莲花之奇,第三句写翠屏横截之阔,第四句写瀑布落深之急。第五句用“云梯石磴”来说明山路之难行,第六句则用俯视四极来显示山巅之高。第七句用丹崖压下庐霍之势来表现山势之陡。第八句用“白日隐出牛斗星”来形容山巅之高,最后两句描写九华山上树木花草之美以及云雾缭绕之中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此诗的最后一句,诗人以“神仙”二字来收尾,既点出了九华山之神秘莫测,又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九华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灵气与智慧。整首诗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现了九华山独特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山水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