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寄旧山僧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因:因为、由于。
老宿:年迈的僧人。
发心:开始修行或做某事的决心。
半学:一半学习、一半修养。
修心:修行内心、精神层面。
读书:指学习经典文献,提高文化修养。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雪后:雪景之下,比喻清冷宁静的环境。
每常:常常、经常。
同席卧:一起躺在同一张床上休息或交流。
花时:春天花开时节,象征美好、和谐的时光。
未省:不知道、未曾知晓。
两山居:两山之间居住,形容隐居的生活。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猎人:打猎的人,这里指那些以打猎为生的人。
箭底:箭头下方。
伤雁:射杀飞鸟,伤害鸟类。
钓户:钓鱼的人,这里指那些以钓鱼为生的人。
竿头:钓鱼竿的顶端。
乞活鱼:祈求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一向:一直以来、始终如此。
风尘:指世事纷扰,生活艰辛。
取:得到、获得。
烦恼:心灵的困扰、痛苦。
衰病:衰老和疾病。
日难除:日子难以过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感慨。通过描绘与老僧人的交往、四季变化中的不同活动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心情,展现了作者对于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雪后”和“花时”分别描绘了寒冷与美好的季节,“猎人”和“钓户”则形象地描绘了两种不同的职业,而“风尘取烦恼”和“衰病日难除”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