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泛从公日,仙舟翠幕张。
七桥通碧沼,双树接花塘。
玉烛收寒气,金波隐夕光。
野闻歌管思,水静绮萝香。
游骑萦林远,飞桡截岸长。
郊原怀灞浐,陂溠写江潢。
常侍传花诏,偏裨问羽觞。
岂令南岘首,千载播馀芳。

晦日,我陪皇上在州北池宴饮。

临水的船随从公出游,翠幕张起仙船开。

七桥通碧沼,双木接花塘。

玉烛收寒气,金波隐夕光。

野闻歌管思,水静绮萝香。

游骑萦林远,飞桡截岸长。

郊原怀灞浐,陂溠写江潢。

常侍传花诏,偏裨问羽觞。

岂令南岘首,千载播馀芳。

译文:

阴历的一天,我陪皇上去北池陪他宴饮。

随从皇帝出游,翠幕张起的仙船开始开动。

七座桥连通着碧绿的沼潭,两棵树连接着美丽的池塘。

玉烛熄灭了寒冷的气息,金色的波纹隐藏着夕阳的光。

野外传来歌声和管乐的声音,水面宁静绮罗飘荡着香气。

游玩的骑兵萦绕在树林之外很远,飞快的船桨截住了河岸很长。

郊外平原怀念灞上浐水的景致,池塘里写出了江河的风光。

常侍传着皇上赏花的命令,偏将和裨将询问羽觞。

怎么能让南山头成为名胜古迹呢?一千年后仍能留有芬芳。

赏析:

这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天宝五年(746)秋八月一日。当时玄宗正在重游旧地,诗人应召而作此诗。全诗以赞美长安的景物为主,兼及游乐之事,语言华丽,意境幽美。诗分五段展开,首段先总写陪宴的盛况;二段写池中之景;三段写池边之行;四段再写池中的游观;末段写池边的游乐。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七桥”、“双树”、“玉烛”等,使诗意显得更为典雅丰富,是唐代诗歌中描写山水景色的绝唱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