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院闭松色,入门人自闲。
罢经来宿鸟,支策对秋山。
客念蓬梗外,禅心烟雾间。
空怜濯缨处,阶下水潺潺。
题清上人
注释:
古院闭松色,入门人自闲。
罢经来宿鸟,支策对秋山。
客念蓬梗外,禅心烟雾间。
空怜濯缨处,阶下水潺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的寺院景色,充满了禅意。全诗以“静”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寂静的佛寺和一位高僧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表达了对禅宗生活的理解与向往。
第一句“古院闭松色”,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寺院,四周环绕着苍翠的松树,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第二句“入门人自闲”,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氛围。当人们进入寺院后,自然而然地会感到心旷神怡,因为这里是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
第三句“罢经来宿鸟”,描绘了僧人在寺庙中休息的场景。这里的“罢经”指的是放下经书,“宿鸟”则是指栖息在寺庙附近的鸟儿。诗人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寺院生活的平静与和谐。
第四句“支策对秋山”,则描绘了僧人面对秋天景色的情景。这里的“支策”指的是手执拐杖,“秋山”则指秋天的山林。诗人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寺院中的宁静与超脱。
第五句“客念蓬梗外”,则描绘了游客对于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蓬梗”指的是蓬蒿丛生的地方,象征着游子在外漂泊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六句“禅心烟雾间”,则描绘了高僧内心的禅意。这里的“烟雾”指的是缭绕不绝的香烟,象征着禅宗修行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高僧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第七句“空怜濯缨处”,则描绘了诗人对洗涤心灵之地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濯缨”指的是洗涤帽子,象征着心灵的净化。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洗涤心灵之地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阶下水潺潺”,则描绘了诗人听到水声而心生感慨的情景。这里的“阶下”指的是庭院下的阶梯,“潺潺”形容水流的声音。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超脱的禅宗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表达了对禅宗生活的理解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