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干禄利,草草废渔樵。
身世堪惆怅,风骚顿寂寥。
高秋期步野,积雨放趋朝。
得句如相忆,莎斋且见招。

【注释】:

悠悠:悠闲,闲适。

干禄利:指追求功名富贵。

草草:仓促。

风骚:文采、才情。

寂寥:寂寞空虚。

积雨:连绵的雨水。

见招:被邀请。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退居后时。当时诗人已远离朝廷,隐居于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诗中,诗人以“寄怀元秀上人”为题,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句“悠悠干禄利”,诗人以平淡的语言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厌恶。他认为,追求功名富贵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次句“草草废渔樵”,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退隐山林的情景。他放弃了渔樵的生活,选择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废渔樵”可以理解为放弃那些琐碎的生活琐事,而选择一种更加自由、宁静的生活。

第三句“身世堪惆怅”,诗人用“堪惆怅”一词表达了自己对身世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遗憾和忧愁,这种感情源于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四句“风骚顿寂寥”,诗人用“顿寂寥”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文采的失落感。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已经无法再发挥出来,因此感到寂寞空虚。这里的“风骚”可以解读为文采和才情,而“顿寂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这些才能的遗憾和失落。

第五句“高秋期步野”,描述了诗人在秋天时分独自漫步在野外的场景。这里的“高秋”可以理解为秋季的时节,而“期步野”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六句“积雨放趋朝”,描述了诗人在雨天依然坚持前往朝廷的场景。这里的“积雨”可以理解为连绵不断的雨水,而“放趋朝”则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困苦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一句“得句如相忆,莎斋且见招”,描述了诗人收到诗句如同思念之人的呼唤一样,被邀请到朋友家中的情景。这里的“莎斋”可以理解为朋友家的书房或客厅,而“且见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相聚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描述和对友情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