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北幽亭愿证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上方僧在时应到,笑认前衔记写真。

【注释】

证因:指佛的“真身”。

峰北幽亭:指灵隐寺。

他生:佛经谓人死后灵魂可以转世投生,故称他生。

容身:容身之地。

上方:指灵隐寺上方慧明塔。

前衔:指灵隐寺上方慧明塔上的佛像。

应到:应去。

笑认:含笑而认。

记写:指画下佛像。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灵隐寺题写的。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年间,为江南著名的古刹之一。这首诗是诗人在寺里看到一龛佛像后,有感而发写成的。全诗以佛经中的“真身”与“他生”之说为引,抒发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生死观的感慨。

首句“峰北幽亭愿证因”,意思是说,在灵岩山北边的幽静亭子里面,我愿意得到佛的真身。这里的“证因”是佛家语,意即“得到真理”。作者在这里用“愿证因”表达出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也暗含了他对佛的虔诚信仰。

第二句“他生此地却容身”,意思是说,如果佛在来生投胎到这灵隐寺中,那他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处的。这里的“容身”指的是佛能够在这世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能够在这人间世界找到自己的寄托和归宿。

第三句“上方僧在时应到”,意思是说,如果有僧人在这灵隐寺的上方慧明塔上居住,那么他一定会到这里来的。这里的“上方”指的是灵隐寺的上方慧明塔。作者在这里用“应到”表达了他对僧人的期许和祝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信仰。

第四句“笑认前衔记写真”,意思是说,我会含笑地记住这一尊佛像的形貌,并把它当作一幅写真的作品来欣赏。这里的“前衔”指的是灵隐寺上方慧明塔上的佛像,也就是“千佛”。作者在这里用“记写”表达了他对佛像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佛的真实存在、来生投胎以及在人间寻找位置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生死观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信仰,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