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琴画已判烧,犹托邻僧护燕巢。
此去不缘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

【注释】

光启: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句。丁未:指唐宣宗大中七年,即公元853年。山:指成都西郊的锦江之滨,是当时著名的游览胜地。草堂:指李商隐在成都时所居,名“海棠溪庄”,又名“浣花溪庄”。琴画:指李商隐所作的《锦水诗二十首》。判:同“刊”,毁弃的意思。燕巢:指李商隐所作《锦水寺前樱桃行》,其中有“樱桃花谢雨中立”之句。邻僧:指成都西郊的锦江上居住的一位和尚。逋客:指李商隐,因为李商隐晚年曾隐居青城山(在成都市北)。嘲:讥笑,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离开成都草堂后写的一首告别诗。诗人在成都生活了五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留下了不少名作。他离开成都时,写下了这首《送王 juàn 侍御归京》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对成都生活的眷恋和对友人的劝勉。全诗以离别为题,却写得情真意切;用典贴切,不落俗套。

首联“草堂琴画已判烧,犹托邻僧护燕巢”,是说成都草堂上的琴书画卷已经全部烧毁,但还拜托邻居和尚看守燕子筑巢的地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草堂的琴书画卷已经全部烧毁,但仍然保留着它们曾经存在的痕迹,就像现在人们仍然会保留一些古迹一样。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成都生活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颔联“此去不缘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意思是说我这次离开并不是因为追求名利而离开,如果你遇到我这样的隐士也不要嘲笑我。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这次离开并不是因为追求名利而离开,而是因为我厌倦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想要寻找一种更加宁静、更加自由的生活状态。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此去不缘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一句,既是对朋友的劝勉,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隐士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尾联“若逢逋客莫相嘲”,是说如果遇到像我这样隐居的人不要嘲笑我们。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遇到像自己这样的人不要嘲笑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都是追求自由、追求宁静生活的隐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