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
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
赏析唐代诗作魅力与文化意蕴
- 诗词原文
春来渐觉一川明,马上繁花作阵迎。
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阊阖曾排捧御炉,犹看晓月认金铺。
羸形不画凌烟阁,只为微才激壮图。
镜留雪鬓暖消无,春到梨花日又晡。
移取扶桑阶下种,年年看长碍金乌。
折来未尽不须休,年少争来莫与留。
更愿狂风知我意,一时吹向海西头。
才情百巧斗风光,却笑雕花刻叶忙。
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
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白衫裁袖本教宽,朱紫由来亦一般。
王老小儿吹笛看,我侬试舞尔侬看。
单床薄被又羁栖,待到花开亦甚迷。
若道折多还有罪,只应莺啭是金鸡。
近来桃李半烧枯,归卧乡园只老夫。
莫算明年人在否,不知花得更开无?
- 注释及译文
- 原文:“春来渐觉一川明,马上繁花作阵迎。”
- 译文: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整个江水都显得明亮起来。马背上的花如同密集的阵列般绽放迎接。
- 注释:“春来”指春天到来,“渐觉”意为逐渐察觉。
- 原文:“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 译文:我随意挥洒着笔墨,用诗歌和美酒去抵御那些虚名和权势。
- 注释:“掉臂”意为洒脱自在,“诗酒敌”指通过诗歌和美酒来对抗世俗。
- 原文:“阊阖曾排捧御炉,犹看晓月认金铺。”
- 译文:曾经排开天门,为皇帝捧炉火,现在仍然能辨识晨曦中月亮的光芒。
- 注释:“阊阖”(chuān hé),神话中的天门,“排捧”意为排列摆放。“金铺”指的是月亮光芒照耀下的宫殿。
- 原文:“羸形不画凌烟阁,只为微才激壮图。”
- 译文:我没有画出自己的肖像挂在凌烟阁上,因为我只有微薄的才华,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 注释:“羸形”意为消瘦的形象,“凌烟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画像,用来表彰功绩显赫的人。
- 原文:“镜留雪鬓暖消无,春到梨花日又晡。”
- 译文:镜子里留下的是雪白的发丝,在温暖的春风中渐渐消融。梨花盛开时,夕阳已经西下。
- 注释:“雪鬓”形容头发如白雪般洁白,“消无”意味着完全消失。
- 原文:“移取扶桑阶下种,年年看长碍金乌。”
- 译文:我将种子移植到扶桑之地,每年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挡住我的足迹。
- 注释:“扶桑”即太阳升起的方向,“金乌”指太阳。
- 原文:“折来未尽不须休,年少争来莫与留。”
- 译文:这些花朵还没完全开放就被人们折断了,年轻的人们争相前来采摘,不要阻止他们。
- 注释:“折来未尽”意为花朵还未完全开放就被折下来,“莫与留”意为不要去阻拦年轻人的行为。
- 赏析
- 诗意与情感: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行为,鼓励年轻一代要积极进取,不要被世俗束缚。
- 艺术手法与技巧: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对话和直接抒情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相关背景知识
- 作者生平简介:司空图,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时代背景分析: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同时,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作品影响与传承
- 历史地位评价:司空图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遗产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 结语
- 总结全文:这首《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