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绝顶山,仿佛翠微间。
迹久苔纹碎,云根古木闲。
丹成人已去,鹤驾未曾还。
犹有箫吹响,时时下旧山。
大涤山
天坛绝顶山,仿佛翠微间。
迹久苔纹碎,云根古木闲。
丹成人已去,鹤驾未曾还。
犹有箫吹响,时时下旧山。
译文与注释
天坛绝顶山:指的是位于北京附近的天坛公园的最高点。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这里的“天坛绝顶山”可能是指这个地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的最高处。
迹久苔纹碎:暗示这个地方由于长时间的无人关注和自然的侵蚀,已经变得荒凉且失去了原有的生机。
云根古木闲: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森林景象。云根指的是树木根部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地方,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古木则强调了树木的古老和坚固。
丹成人已去:丹成可能是某种仙人或隐士的名字,他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离开,留下的只是遗迹。
鹤驾未曾还: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吉祥之鸟,常被用来象征长寿和高洁。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这种美好形象的怀念,或者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这也暗示着这里曾经有过一些高贵的人物或事件的发生,但现在却不再回来。
犹有箫吹响:尽管周围环境看起来有些荒凉,但仍然有人或物在发出声音。这里的箫声可能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如音乐、诗歌等。它可能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时下旧山:这可能表示有一种持续不断的情感或行为,就像音乐一样,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始终在那里回荡。这可能是对过去的思念、对未来的期望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坚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坛绝顶山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美景、历史遗迹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感受。通过诗意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对生命、时间及人类历史的反思。诗中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使得这些元素成为了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