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晨宫上启金扉,诏使先生坐蜕归。
鹤有一声应是哭,丹无馀粒恐潜飞。
烟凄玉笥封云篆,月惨琪花葬羽衣。
肠断雷平旧游处,五芝无影草微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开元观瞻顾道士的诗作。开元观,即开元观观,为长安城内名胜之地。《唐会要》卷二《观》载:“开元中,以京城内诸观,或多淫祀,乃诏天下名山大川及四岳山川,置观以祠之。其名山大川者,皆令州县给侍田,使百姓耕种。四岳山川者,则于所在州县,各置一观。”开元观是唐代著名的道观之一,供奉道教神仙真武大帝。

开元观道士顾道士(一说为顾玄晖)曾向玄宗上表,请求皇帝赐给“金阙紫微夫人”,玄宗于是下诏让道士们入朝参拜真武大帝,并命道士坐卧金阙紫微夫人前,以示尊宠。此诗即是对这一事件的记事。

首联点出开元观道士顾道士向玄宗奏请赐号的经过。“协晨宫”三字,既表明了时间(清晨),又写出了玄宗的心境:心情舒畅地来到宫门,迎接道士进殿参拜真武大帝。“启金扉”三字,既点明玄宗的行动(打开宫门迎接道士),又写出了玄宗的情态(态度恭敬、恭谨)。“诏使”二字,既表明了行动的主体(皇帝),又写出了目的(让道士参拜真武大帝)。“先生”二字,既表明了道士的身份,又写出了玄宗的称呼(称道士为先生)。“坐蜕归”三字,既写出了道士的虔诚(参拜完真武大帝后,就坐着睡着了),又写出了道士的心态(心满意足、安适自得):

颔联写道士参拜后的神态和内心活动。“鹤有一声”三字,既写出了环境的静寂(四周静悄悄的)、清幽(周围环境宁静),又写出了道士内心的感受:听到道士的参拜声时,他不禁想起了道士的死讯;听到道士的参拜声后,他不禁想到自己的生死问题了。“应是哭”,既写出了道士内心的感受(感到悲伤),又写出了他内心的活动(流泪哭泣)。“丹无馀粒”三字,既写出了道士的内心感受(感到惋惜和悲痛),又写出了他内心的活动(伤心落泪)。

颈联写道士参拜后的感慨。“烟凄玉笥封云篆”三字,既描写了道士周围的景物(四周烟雾缭绕、寂静无声),又写出了道士的内心感受:看到道士的遗物(玉笥里的经书和云篆),他不禁感到悲哀(悲伤);看到道士的遗物(玉笥里的经书和云篆),他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处境危险);看到道士的遗物(玉笥里的经书和云篆),他不禁想到自己的前途(前途渺茫)。“月惨琪花葬羽衣”三字,既写出了道士周围的景物(月光惨暗,花枝凋敝),又写出了道士的内心感受:看到道士的遗物(琪花般的香木制成的棺材、白色的羽衣),他不禁感到悲伤;看到道士的遗物(琪花般的香木制成的棺材、白色的羽衣),他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处境危险);看到道士的遗物(琪花般的香木制成的棺材、白色的羽衣),他不禁想到自己的前途(前途渺茫)。

尾联写道士参拜后的感想。“肠断雷平旧游处”三字,既写出了道士的感叹之情(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又写出他的心情(悲痛欲绝、悲痛不已),“五芝无影草微微”三字,既写出了道士的感慨之情(感慨命运不佳),又写出他的心情(悲伤欲绝、悲伤不已)。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充分表现了开元观道士顾道士参拜真武大帝后的悲喜交加的心理活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