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
诗句
- 眼见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
-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
译文
- 第一句:眼看已过了五十岁,早晚都要打扫山门。
- 第二句:到了老年谁还会留在这里呢,只有青山不会离去。
- 第三句: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考验,四十九年的时间不算什么。
- 第四句:准备离开这个地方,当风吹起时抖擞衣物。
注释
- 眼看过半百:指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五十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年龄阶段。
- 早晚扫岩扉:意味着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会清理山门,保持其整洁。
- 白首谁能住:表示到了老年难以留住人,这里用“白首”形容年老。
- 青山自不归:表示即使有好山好水也无人居住,强调人的离去。
- 百千万劫障:佛教中的术语,表示无数的劫难和障碍。
- 四十九年非:意指过去的四十九年并不值得纪念。
- 会拟抽身去:计划或打算要离开这里。
- 当风斗擞衣:在风中抖擞衣衫,表示要振作起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规划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首先,诗人通过“眼见过半百,早晚扫岩扉”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阶段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热爱。其次,“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主题。最后,“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和“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决心,以及对于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