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行乐日纷纷,天畔穷愁我与君。
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
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呙堕髻如云。
人生多少欢娱事,那独千分无一分。
诗句释义
1 帝城行乐日纷纷:描述帝都中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无尽的快乐。
天畔穷愁我与君:表示自己虽然在欢乐中,但内心却充满了忧愁,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悲凉。
秦女笑歌春不见:秦地的女子笑着歌唱春天的美好,但诗人却无法看到春天的真实面貌。
巴猿啼哭夜常闻:描述了夜晚时分,远处传来的猿声啼哭,让人感到凄凉。
何处琵琶弦似语:表达了对音乐背后情感的探求,询问哪里的琵琶声能像人的语言一样传达情感。
谁家呙堕髻如云:描绘了女子们华丽的发髻,如同乌云般壮观。
人生多少欢娱事:指出人生中有许多值得欢庆的时刻,但诗人对此并不感兴趣。
那独千分无一分:表示在这无数的喜悦中,诗人只看到了千分之一个,其余的都被忽视了。
译文
在长安城中,人们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而我呢,只能与你一同感受这无边的愁苦。
尽管秦地的女子们在春天欢笑歌唱,我却看不到真实的春天;巴山的猿儿日夜哀鸣,让我感受到它们的孤独和悲伤。
哪里的琵琶声能像人的话语那样表达出深层的情感?是谁家的姑娘们梳成了如此繁复、华丽的发型?
人生中有多少值得庆祝的事情,我却视而不见;而你呢?似乎只有千分之一的快乐,其他的都被忽略。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友人元稹(微之)的一首赠诗,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欢乐世界的厌倦和对朋友的深情怀念。
诗的开头两句“帝城行乐日纷纷,天畔穷愁我与君”就设定了场景和主题。在繁华喧嚣的帝都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来自周围环境的热闹,更源于内心深处的空虚和迷茫。
接下来的几句“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秦地的女子们在春天里欢笑歌唱,但诗人却无法真正看到春天的美丽。同样地,巴山的猿猴在夜晚哀号,也未能让诗人感受到一丝温暖。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揭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无力感。
结尾部分,“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呙堕髻如云”则进一步探讨了音乐和美的象征意义。诗人在这里提出了对音乐的疑问,试图寻找那些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声音和形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身边事物的漠视,认为这些外在的华丽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洞。
最后一句“人生多少欢娱事,那独千分无一分”则是全诗的高潮和总结。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令人高兴的事情,但他却只看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这种深刻的悲观主义和对现实的无力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