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
或望君臣相献替,可图妻子免饥寒。
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
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题“初罢中书舍人”表明了诗人辞官的情境,但诗中并未直接说明他辞的是什么官职,而是通过一些比喻和反问表达了他的心境。
首句“自惭拙宦叨清贵”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矛盾态度。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却享受着高位者的待遇,这让他感到羞愧。这里的“拙宦”指的是不擅长或不称职的工作,而“清贵”则是形容地位高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自我反省。
第二句“还有痴心怕素餐”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他已经厌倦了官场生活,但他仍然担心自己无法像那些高位者那样得到丰厚的回报。这里的“痴心”指的是他内心深处的担忧和不安,而“怕素餐”则是指害怕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和精力。
接下来两句“或望君臣相献替,可图妻子免饥寒”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变革的期望。他认为如果有机会改变朝政,就能让国家走向繁荣昌盛,从而让妻子儿女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献替”意味着提出建议或改变,而“妻子免饥寒”则是指家庭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第三句“性疏岂合承恩久”透露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他认为自己性格疏懒,不适合长时间担任高级职务,因此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里的“性疏”指的是性格散漫或者不善于处理事务,而“岂合”则是表示不合时宜或者不适合的意思。
最后两句“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宠光酬未得”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总结和感慨。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命运不佳,难以完成大任。同时,他也意识到即使得到了一点点恩惠,也不应该滥用或依赖它,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里的“命薄”指的是命运不好,而“分寸宠光”则是指受到的恩惠应该适度使用,不可过度贪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矛盾态度。他既羡慕高位者的清贵,又担心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他渴望改变朝政,为国家和家庭带来幸福,但又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担任高级职务。他感叹自己的命运不佳,难以完成大任,但也明白即使是微小的恩惠也应该适度使用。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谦逊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