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注释】

馀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地处钱塘江南岸。形胜:地理形势。四方无:四面八方没有。州傍青山:州城旁边有青山环绕。县枕湖:县城靠湖泊。绕郭荷花:城外有三十里的荷花。拂城松树:城内有一千株松树。梦儿亭:旧传谢灵运所建,后为唐代诗人元稹所筑,名“梦儿亭”,故址在今杭州市西湖西北岸。教妓楼:宋代杭州的著名建筑之一。苏姓:指苏轼,字子由,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使君:古时称知州、刺史,此处借指杭州太守。年太老:年纪太大了。白髭须:白发。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杭州风景的诗,是作者对杭州风光的赞美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韵味无穷,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中用了许多典故,如梦儿亭,苏轼曾在此筑池植花,并自号“梦儿”。又如教妓楼,此楼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是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所建。

开头两句说余杭的山水之美,天下无双。这既是实写,也兼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地理位置看,余杭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四周环山,北临运河,西接富阳,南濒钱塘江,地势十分优越。而西湖更是天下名胜,自古以来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因此可以说余杭的山水之美,是天下无双。这两句不仅突出了余杭山水之美的独特性,还暗示出诗人对余杭山水的喜爱之情。

第三联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最为精彩的部分。诗人先写余杭的地理特色——四面环山,三面临水,接着写城外三十里长的荷花和城内一千株的松树,再接着写梦儿亭和教妓楼。这些景物都是诗人眼中的余杭美景。尤其是梦儿亭和教妓楼,更是诗人笔下的佳作。梦儿亭是诗人曾经建造过的一座小亭,后被元稹重修,改名为梦儿亭;教妓楼则是苏轼曾经修建过的建筑。这两个地名,都与诗人有着紧密的联系。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描写,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杭州太守的祝福。这两句看似简单,却富有深意。诗人通过赞美余杭的自然景色,实际上是在向杭州太守表达他的祝愿。他认为太守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让岁月白白流逝。同时,他也希望太守能够继续为杭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让杭州成为更加美丽的城市。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太守的关心和期望,又体现了他对杭州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人文情怀的抒发,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