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
杭州城,朝霞满天。望海楼上,曙光初破,照亮了江面的水波粼粼。护城河的堤坝上,白沙铺展,如镜般明净,映照着天际的朝日。钱塘江水奔腾不息,声势浩大,似乎要冲入那辽阔的大海。而夜幕降临时,涛声如雷,回荡在入伍员庙的上空,给这个寂静的夜晚带来了一丝生机。
苏小居所旁,绿柳成荫。春风拂过,嫩叶摇曳,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将温暖和生命力带给了这片土地。红袖少女在织绫,夸赞着她们手艺的高超,那柿蒂图案的绫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青旗飘扬,酒店门前,人们争相购买美酒,欢声笑语中,梨花盛开的季节,也迎来了这春日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精细的观察、生动的描绘以及巧妙的艺术构思,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杭州春日的美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首联“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杭州城的早晨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第二联“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进一步扩展了视野,由静景转为动景,钱塘江上的涛声和苏小家旁的柳色,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杭州的独特魅力。
第三联“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则转入了人文景观,红袖少女的赞美、青旗酒店的热闹,都反映了唐代杭州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赞美之情,还深刻地揭示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文风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唐代杭州独特的地域特色,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氛围和文化氛围,领略到古代文人骚客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