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注释】
代梦得吟:此句为题咏,梦得,指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后来变化三分贵”:后,指刘梦得,变化,指仕途升迁或地位变迁。三分贵,形容官位显赫、地位尊贵。
同辈凋零太半无:凋零,指刘梦得的同辈,凋零太多,指他的同辈官员大多已经去世。
世上争先从尽汝:世上,指世人;竞相,指争相;争先,指争相在世。从尽汝,指刘梦得在世时,他与其他人竞争。
人间斗在不如吾:人世间,指世人;斗,指相互争斗;不如吾,指我不如刘梦得。
竿头已到应难久:竿头,指科举考试及第的台阶;应,应该;难久,指不容易长久保持下去。
局势虽迟未必输:局势,指当时的情势;迟,指迟缓;输,指失败。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山苗,指山上的草木;林叶,指山林中的树叶;迎春先绿亦先枯,指树木春天发芽最早,但秋天落叶也最早。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刘禹锡的诗。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一生坎坷不平。这首诗写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当时刘禹锡正在夔州做刺史。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而遭到排挤,被贬至边远的夔州当刺史。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夔州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刘禹锡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联“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表达了诗人对刘禹锡的敬佩之情。刘禹锡曾三次担任宰相,两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不改初衷,坚守信念,最终官至检校户部尚书、东都留守等职。诗人称赞刘禹锡能够经历挫折而不动摇,始终保持高尚的品格。
颔联“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则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的情感。诗人认为人生短暂,何必为了名利而争先恐后呢?与其在人间争斗,不如在天地间逍遥自在。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
颈联“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念。诗人认为人生就像攀登竿头一样,虽然已经到了顶端,但要想长久保持下去并不容易。即使形势稍晚一些,也不一定就会失败。诗人用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豁达和乐观态度。
尾联“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感悟。诗人认为山苗、林叶等自然现象都是如此,即使是春天最先发芽的植物也会很快枯萎。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