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语李君劳寄马,病来唯著杖扶身。
纵拟强骑无出处,却将牵与趁朝人。
【注】:
还李十一马(《赠李十二詹府》)
传语李君劳寄马,病来唯著杖扶身。
纵拟强骑无出处,却将牵与趁朝人。
译文:
告诉你李十二,我身体不适,只能用拐杖扶着走,不能骑马了。即使我想强行骑马出去也做不到,因为病情严重,只能牵着马跟在别人后面。
赏析:
这是一首赠给朋友的诗。诗人因患风痹症,行动困难,因此想托付李十一一匹好马给他,但李十二因病不能骑马,只好用拐杖扶着行走。诗人对李十二的关心和体贴溢于言表。
传语李君劳寄马,病来唯著杖扶身。
纵拟强骑无出处,却将牵与趁朝人。
【注】:
还李十一马(《赠李十二詹府》)
传语李君劳寄马,病来唯著杖扶身。
纵拟强骑无出处,却将牵与趁朝人。
译文:
告诉你李十二,我身体不适,只能用拐杖扶着走,不能骑马了。即使我想强行骑马出去也做不到,因为病情严重,只能牵着马跟在别人后面。
赏析:
这是一首赠给朋友的诗。诗人因患风痹症,行动困难,因此想托付李十一一匹好马给他,但李十二因病不能骑马,只好用拐杖扶着行走。诗人对李十二的关心和体贴溢于言表。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注释:春天来了,眼睛模糊,心情也变得不好,点尽了黄连药还没有痊愈。 只有得到您的书信,胜过吃药,打开一看,眼睛已经亮了起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收到钱舍人寄来的信后所作,表达了对钱舍人的深深感激之情。诗中“眼闇”指眼睛模糊不清,“心情”指内心的感受和情绪。"点尽黄连尚未平"用黄连苦味的比喻,形容自己的心情痛苦。最后两句表达了得到钱舍人书信的欢喜,因为信中的话语比药物更能治愈自己的心病,所以读信时
注释: 新雨后的地坛,长满了暗淡的苔藓。凉露欲滴,秋天即将到来。不要对着明亮的月光去思念往事,这样会损害你的脸色,缩短你的寿命。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情怀念。全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语言朴素无华,情感真挚深沉。 首句写秋雨初霁后的新绿。“漠漠”是茫茫的意思,这里指雨后满目苍茫,一片新绿。这一句既点明了时节,也烘托出了凄清冷瑟的气氛,与下文“凉露欲滴”相呼应
寒食节的夜晚既不长也不短,春风拂面却既不冷也不热。 可叹这个时节真是令人怀念,何况我们没有灯笼各自早早地睡觉。 【注释】: 寒食(hánshì):古代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祭祀先人、扫墓的节日。 堪(kān):值得;适宜。 何况(kěnhuàn):况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寒食节的感慨之作。首二句写寒食节的夜晚,既非长夜也非短夜,春风既无暖意也无寒意。第三句则由“堪相忆”生出无限情思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寄行简:写信给好友李行简。摘菊(zhāi jú):采摘菊花。携酒:携带美酒。思悠悠:意谓思念之深长无尽。下邽(guī):地名。平如掌:比喻平坦宽阔。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在成都东。 【赏析】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登高远望之作。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与友人相会,一起登上高高的山丘去观赏风景,并饮酒赋诗。此时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便采摘几枝带露的菊花
村居二首其二 《村居》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组七绝诗,以田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本组诗中,第二首《村居二首其二》以其独特的田园意象,细腻地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田园莽苍经春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田野的辽阔景象。这里的“莽苍”形容田野广阔无垠,未经修剪,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鉴赏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比如“分析诗句中‘花’的象征意义”,然后根据注释逐句理解全诗的内容与思想情感,最后分析其艺术手法. (1)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诗人和朋友在城南聚会,直到晚上才分别.“南”是地点,“游”指游览,“元九”、“李二十”分别是作者的朋友;“晚归”表明是在傍晚时分分别的. (2) 老游春饮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