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
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干一望乡。
【注释】
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指在江上的新建楼台名为“四望”,它位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干一望乡:没有机会与你一起登高,只好独自凭栏杆远眺故乡。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写自己无法和杨万州一起登高望乡的遗憾,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
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干一望乡。
【注释】
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指在江上的新建楼台名为“四望”,它位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干一望乡:没有机会与你一起登高,只好独自凭栏杆远眺故乡。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写自己无法和杨万州一起登高望乡的遗憾,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醉后戏题 自知清冷似冬凌,每被人呼作律僧。 今夜酒醺罗绮暖,被君融尽玉壶冰。 注释: 1. 自知清冷似冬凌:自知清冷,即自知自己清冷如冬凌花; 2. 每被人呼作律僧:每,表示常常;呼作,叫做;律僧,指僧人; 3. 今夜酒醺罗绮暖:今夜,表示今天夜晚;酒醺,指喝醉酒;罗绮,指绫罗绸缎; 4. 被君融尽玉壶冰:被君,被你;融尽,融化;玉壶冰,用来形容寒冷的冬天里清澈透明的水。 赏析:
【注释】东楼:在今四川泸州市。数夜:几夜。除醉无因:除了饮酒,别无良策。破愁:消除忧愁。绿樽(yún):绿色的酒杯。红烛:红色的蜡烛。忠州:今属四川,当时为南平郡。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流寓泸州时。首句开门见山说“不要推辞频频地在东楼上设宴邀请客人喝酒”,次句说明自己“除酒外别无良策”来解除心头的忧闷,最后点出“唯有绿樽红烛下暂时不似在忠州”。此诗表现了诗人流寓异乡的苦闷心情和对故国
《东楼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天涯深峡无人地”:描述了一种偏远且荒凉的景象,强调了环境的孤寂和人迹罕至。 - “岁暮穷阴欲夜天”:描绘了一年中的末尾,天色变得阴沉,夜晚即将来临。 - “不向东楼时一醉”: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饮酒来忘记现实,寻求暂时的逃避。 - “如何拟过二三年”:反映了诗人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不知道如何度过接下来的两年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孤独
【注释】 忠万楼:在今湖北武昌西北,旧时为登高望远之地。 笼禽:比喻被囚禁的鸟儿。使君:指杨使君。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忠万楼上,眺望南方的云山烟水,想到北方的云山烟水,不禁想起杨使君的怀念之情。“南北州”是泛指两地。“两州何事偏相忆”,诗人认为南、北两州的云山烟水各有特色,而杨使君偏要思念两地,这也许是因为两地都有值得怀念的地方吧。最后两句以笼中鸟自喻,说明自己虽然远离杨使君
【注释】 题:写,题咏。东楼:指诗人住处的东边的小楼。李使君:即李德裕,唐宪宗时宰相。种樱桃花:种了樱桃树。 身入青云无见日:意谓高官显爵,却不见天日。 手栽红树又逢春:意为自己亲手栽种的樱桃树,如今已经开花结果,正是春天。 唯留花向楼前著:只有这些花留在小楼上。 故故抛愁与后人:意思是说,我种下樱桃花是为了给后来的人带来欢乐,而不是为了我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好友
诗句原文: 明月峡边逢制使,黄茅岸上是忠州。 到城莫说忠州恶,无益虚教杨八愁。 注释与赏析: - 明月峡边逢制使:描述了在明月峡边遇到高级别的官员(制使)。这里的“制使”可能指的是朝廷派遣的使者,负责某种特定的使命或任务。明月峡可能是一个自然美景与政治活动相结合的场景。 - 黄茅岸上是忠州:描绘了从黄茅岸边继续前行到达的忠州。忠州在这里可能意味着忠诚、诚实或者某种特殊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