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
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
诗句原文及翻译:
- 铭旌官重威仪盛
- 原诗:“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
- 翻译:官员的官职和姓名被悬挂在灵柩前,显示其威严和尊严。
- 后魏帝孙唐宰相
- 原诗:“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
- 翻译:这位唐朝的宰相来自北朝的后裔,于贞观六年七月被埋葬在咸阳。
- 墓门已闭笳箫去
- 原诗:“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
- 翻译:坟墓的门已经关闭,乐队的笛箫声也已经消失,只剩下夫人在哭泣。
- 苍苍露草咸阳垄
- 原诗:“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
- 翻译:咸阳的墓地上覆盖着绿色的草,这是千秋万代中最美丽的秋季。
- 送葬万人皆惨澹
- 原诗:“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
- 翻译: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葬礼,场面显得十分凄惨。
- 琴书剑珮谁收拾
- 原诗:“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
- 翻译:是谁收拾了那些琴书剑珮?还有三岁的孩子正在学习走路。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元相公生平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威严和智慧,也反映了唐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 诗中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元相公的深切怀念和对遗孤未来的关切。
- 注释:
- 铭旌:挂在灵柩上的牌子,上面刻着死者的官职和姓名。
- 胡吹: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牛角制作的。
- 卤簿:皇帝出行时所带领的仪仗队伍。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当时为唐朝的都城。
- 冢宰:宰相的职位。
- 长安道:长安城的街道。
- 西京:指长安(今西安),当时的首都。
- 玉座:皇帝座位的代称。
- 金辂:皇家的马车。
- 六辔:六条缰绳,这里指御车用的马缰绳。
- 鸾旗:皇帝仪仗中的旗帜。
- 九旒:古代帝王的车服上饰以九条流苏,表示尊贵。
- 龙章凤姿:形容人仪表堂堂,有帝王之风。
- 哀挽章:哀悼死者的挽歌。
- 吊客:前来吊唁的人。
- 临穴:靠近墓穴。
- 敛:入殓。
- 丧:死亡。
- 葬:安葬死者。
- 冢人:负责埋葬工作的工匠。
- 梓宫:灵柩。
- 椁:外棺,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 槥:小棺,套在外棺里面的小棺。
- 纚:绳子,绑棺材的东西。
- 輀:一种运输尸体的车辆。
- 绋:拖柩的绳索。
- 舆:古代的车子。
- 樐车:古代的一种载物或载人的车。
- 髤:古代的一种装饰品,如车盖等。
- 剗:斩断的意思。
- 殡:停放。
- 崩:皇帝死叫“山陵崩”。
-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
- 侍从百官:随从皇帝左右的各种官员。
- 内参:皇宫内的近臣。
- 外参:皇宫外的近臣。
- 禁卫军:皇宫内外的卫兵。
- 内参谒者:皇宫内的谒者。
- 外参谒者:皇宫外的谒者。
- 禁卫将:皇宫卫兵的总头领。
- 内参郎:皇宫内的郎中。
- 外参郎:皇宫外的郎中。
- 内参监:皇宫内的监事。
- 外参监:皇宫外的监事。
- 内参令:皇宫内的令史。
- 外参令:皇宫外的令史。
- 内参录事:皇宫内的录事参军。
- 外参录事:皇宫外的录事参军。
- 内参判:皇宫内的判官。
- 外参判:皇宫外的判官。
- 内参直长:皇宫内直长参军。
- 外参直长:皇宫外直长参军。
- 内参主事:皇宫内主事参军。
- 外参主事:皇宫外主事参军。
- 内参书记:皇宫内书记参军。
- 外参书记:皇宫外书记参军。
- 内参主簿:皇宫内主簿参军。
- 外参主簿:皇宫外主簿参军。
- 内参录事:皇宫内录事参军。
- 外参录事:皇宫外录事参军。
- 内参主事:皇宫内主事参军。
- 外参主事:皇宫外主事参军。
- 内参主簿:皇宫内主簿参军。
- 外参主簿:皇宫外主簿参军。
- 内参参军:皇宫内参军参军。
- 外参参军:皇宫外参军参军。
- 内参主事:皇宫内主事参军。
- 外参主事:皇宫外主事参军。
- 内参主簿:皇宫内主簿参军。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