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里夸为贤驸马,儒家认作好诗人。
鲁侯不得辜风景,沂水年年有暮春。
【注释】
兖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崔大夫驸马赴镇:指崔大夫即将出任兖州长官,即兖州驸马。
夸:称赞。
儒家:儒家学派。
鲁侯:春秋时鲁国国君。辜(gū):同“辜”,辜负。风景:风光景物。
暮春:晚春。
赏析:
《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前两句写崔大夫的贤德与才识;后两句写兖州自然风光之美,以及崔大夫在任上的美好前途。
戚里夸为贤驸马,儒家认作好诗人。
鲁侯不得辜风景,沂水年年有暮春。
【注释】
兖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崔大夫驸马赴镇:指崔大夫即将出任兖州长官,即兖州驸马。
夸:称赞。
儒家:儒家学派。
鲁侯:春秋时鲁国国君。辜(gū):同“辜”,辜负。风景:风光景物。
暮春:晚春。
赏析:
《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前两句写崔大夫的贤德与才识;后两句写兖州自然风光之美,以及崔大夫在任上的美好前途。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第一句: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 注释:何郎指的是何逊(公元503-546年),南朝梁诗人。小妓指的是他的妾。何逊在《咏妓诗》中写道:“昔闻连娟眉,今见清扬发。”这里的“连娟”形容女子眉毛弯曲的样子,“清扬”形容头发飘逸的样子,说明他见过许多美貌的女子。严老指的是严光,东汉末年的隐士。严子陵与汉光武帝是好朋友,后来隐居不仕,以垂钓为生。严子陵曾做过会稽太守,所以后人称他为严光
诗句如下: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 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 吴越声邪无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诗词原文: > 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 > 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 > 吴越声邪无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 2. 诗词译文: > 拥有花有酒和音乐,可真是遗憾啊难以遇见亲朋好友。 >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 花酒笙歌难逢亲,海风春雨白须长 1. 有花有酒有笙歌 - 诗句描述的是诗人在宴会上的美好场景,有鲜花、美酒和欢乐的歌曲,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2. 其奈难逢亲故何 - 此句表达出诗人对亲朋好友难得一见的无奈和哀愁,反映了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和珍视。 3. 近海饶风春足雨 - 描绘了海边春雨绵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4. 白须太守闷时多 -
注释 少年:指诗人自己。 怪我:责备我。 何事:什么事。 号:自称。 乐天:白居易,字乐天。 错:不对。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诗人自问自答的。诗人用“号”自称,表示谦虚,而以“应不错”来答复自己对白居易的评价。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自己的行为,后两句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前后照应,结构严密。首句“少年怪我问如何”,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行为有疑惑;次句“何事朝朝醉复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在忧愁之时
注释: 问少年:向那些年轻的人提问。 千首诗堆青玉案,十分酒写白金盂:形容宴席丰盛,有上千首诗和一杯酒,都盛放在精美的青玉案和白金盂中。 回头却问诸年少,作个狂夫得了无:回头看那些年轻人,想成为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但最后又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饮酒作乐时所吟咏的,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首句“问少年”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好奇和关注。接着
注释:南院的今年秋天,游玩宴饮的人很少;西坊近来来去人很多。 假如宰相的池亭很好玩,作客不如作主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戏谑的口吻写送别的诗。首句说“游宴少”,是因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游园赏景之乐自减;次句说“往来频”,是因秋意渐浓,游人稀少,而西坊中来往者却多了起来。一喜一悲,相映成趣。三、四句转折到别后情景,如果对方能为官做宰,自然风光无限,游兴无量,但如今身在他乡,只能寄情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