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踏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注释】
香山:即香积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因寺中多植香木而得名。唐玄宗曾在此避暑。
纱巾:用纱织成的头巾。
草履:用草编制的鞋子。
竹疏衣:用竹条编织的衣服。
凉风十八里:指山路十八里,沿途凉风习习。
卧乘篮舆:躺在篮子里坐着。篮舆,即轿子。
睡中归:在睡梦中回到住处。
【赏析】
《香山避暑二绝》,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元丰元年(1078)夏天,在陕西长安香积寺避暑时写的诗。这是两首写香山避暑生活的诗,风格清新,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首联“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踏翠微。”起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纱巾,用纱编成的头巾。古代人常以纱为巾,所以称纱巾。草履,用草编制的鞋子。竹疏衣,用竹条编成的衣服。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一个游山玩水之人的形象,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晚下香山”,表明是在傍晚下山,而“踏翠微”则表明是走在山间小路上。这两句诗既交代了诗人的具体活动,又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为全诗的基调奠定了基础。
颔联“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此句描绘了一幅行云流水般优美的画面:诗人一路行走,一路感受着清凉的山风;他乘坐着篮子车,在睡梦中回到了住处。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一种闲适、轻松的生活态度。
尾联“卧乘篮舆睡中归。”最后一句是全篇的高潮,也是最为传神的句子。它通过一个细节,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独特感受。他躺在篮子车里,仿佛进入了梦乡,在睡梦中结束了这次旅行。这种写法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