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它表达了诗人在蓝田山卜居的决心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1. 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
  • “脱置”:放下、摆脱。
  • “腰下组”:古代的一种腰带,象征着束缚。
  • “摆落”:摆脱。
  • “心中尘”:指心中的杂念和世俗的烦恼。
  • 注释:诗人决心放下束缚,摆脱心中的杂念和世俗的烦恼。
  1.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 “行歌”:边走边唱。
  • “望山去”:看着山走去。
  • “意似归乡人”:意思是他的心情像归乡的人一样平静、满足。
  • 注释:诗人行走在山林中,心情宁静愉悦,仿佛回到了故乡一般。
  1. 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 “朝踏”:早晨踏上。
  • “玉峰”:形容山峰如玉。
  • “暮寻”:傍晚寻找。
  • “蓝水滨”:指蓝色的水面边。
  • 注释:诗人清晨攀登山峰,傍晚寻找清澈的湖水。
  1.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 “拟求”:打算寻求。
  • “幽僻地”:安静偏僻的地方。
  • “安置”:安排、安排。
  • “疏慵身”:形容身体懒散。
  • 注释:诗人打算找到一个安静偏僻的地方,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休息和放松。
  1.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 “本性”:指人的本性或本质。
  • “便”:适合、合适。
  • “山寺”:指山林中的寺庙。
  • “旁悟真”:在旁边领悟到真正的事物或道理。
  • 注释:因为山林中的环境适合他,他应该在这里边思考边领悟到真正的东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