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
桑落气熏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
注释:
- 风头向夜利如刀:形容夜晚的寒风如同锋利的刀一样。
- 赖此温炉软锦袍:因为有这个温暖的火炉和柔软的锦袍。
- 桑落气熏珠翠暖:桑叶落下来的气息温暖了周围的环境,使得珍珠翡翠般的物品变得温暖。
- 柘枝声引管弦高:柘树枝条的声音引来了高亢的管弦乐。
- 酒钩送盏推莲子:用酒钩送盏,将酒杯推向对方。
- 烛泪黏盘垒蒲萄:蜡烛燃烧留下的痕迹黏在盘子上,形成了像葡萄一样的图案。
- 不醉遣侬争散得:不喝醉酒让我去分散人群。
- 门前雪片似鹅毛:门前的雪花如同鹅毛一样飘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宴会场景的诗。首联“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描绘了寒冷的夜晚,风势凶猛如刀,但因为有温暖的火炉和柔软的锦袍,让人感到舒适。颔联“桑落气熏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进一步描述了宴会中的温暖气氛,桑树叶落的气息温暖了周围,而柘树枝条的声音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使宴会的气氛变得更加热闹。颈联“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则展现了宴会中人们欢庆的场景,使用酒钩送盏,酒杯被推向对方,显示出大家的热情和友好;蜡烛燃烧留下的痕迹黏在盘子上,形成了像葡萄一样的图案,增添了宴会的喜庆氛围。尾联“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表达了作者不想喝酒的心情,但也暗示了宴会的热闹和欢快。最后两句“门前雪片似鹅毛”更是以雪景作为结尾,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