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钱唐路几千,想君到后事依然。
静逢竺寺猿偷橘,闲看苏家女采莲。
故妓数人凭问询,新诗两首倩留传。
舍人虽健无多兴,老挍当时八九年。
【诗句解读】
第一首诗:- 「渺渺钱唐路几千」:形容道路漫长,仿佛有几千里那么长。
- 「想君到后事依然」:想象你到达杭州之后,一切事情仍然像过去一样未变。
- 「静逢竺寺猿偷橘」:在宁静中偶遇竺寺(今灵隐寺)的僧人,他偷偷地摘取树上的橘子吃。
- 「闲看苏家女采莲」:在空闲的时候观看苏家的女儿们采摘荷花。
渺渺钱唐路几千,想君到后事依然。
静逢竺寺猿偷橘,闲看苏家女采莲。
故妓数人凭问询,新诗两首倩留传。
舍人虽健无多兴,老挍当时八九年。
【诗句解读】
第一首诗:- 「渺渺钱唐路几千」:形容道路漫长,仿佛有几千里那么长。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注释】: 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 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 笙歌缥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想间。 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江山。 【赏析】: 《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是唐代诗人李郢的组诗作品。此诗是第二首,前两句写送别友人时所说的话;后四句写友人即将离任赴任杭州时作者的心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意深长,表达了送别的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期望之望
晓上天津桥 清晨,我在登上天津桥时。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 在上阳宫的钟声之后,我来到了天津桥。 空阔境疑非下界,飘飖身似在寥天。 在这空旷的境界中,我感到自己仿佛不在人间。 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 星星的光芒映照出了新的一天,楼阁的绿色部分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 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一起品尝美酒,我才意识到地上也有如仙人般的存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三月晦日》。 译文: 晚林鸟儿语声殷勤,好似珍惜春光向人诉说。 借去旧袍换得暖风,买酒不怕贫穷。 劝饮时声音阵阵,应喝尽兴,一年中春天仅剩一半时光。 注释: 三月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遣脱破袍劳报暖:借去破旧的衣服以换取温暖的春风。 催沽美酒敢辞贫:买酒时不怕贫穷。 声声劝醉应须醉:每劝一次酒都要让主人喝醉,自己也要喝醉。 一岁唯残半日春:一年之中
【诗句释义】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白头:指老年人。种松与种桂(即桂花),早晚可见长成茂密的树林。比喻人到老年仍不懈怠,勤奋努力,最终会有所成就。 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 杨柳:指柳树,春天里万物复苏,柳叶嫩绿,生机盎然,给人以希望和活力。此处比喻年轻人或青年人。因为杨柳是春天的象征,所以用“杨柳”来表示青春年华。 春风为催促,副取老人心。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活力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夹水边上种植柳树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第一句:“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 - 注释:我听从你的指示,开始种植杨柳树苗。夹水边,指靠近河流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憧憬之情,通过种植杨柳,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第二句:“准拟三年后,青丝拂绿波。” - 注释:我预计三年后,柳条垂到水面,轻轻拂动水面。
种柳三咏 更想五年后,千千条曲尘。 路傍深映月,楼上暗藏春。 愁杀闲游客,闻歌不见人。 【注释】: 更想五年后:更加思念五年后的自己。 千千条曲尘:无数枝条上落满了飘飞的柳絮。 路傍深映月:路边的柳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楼上暗藏春:楼上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春天的气息。 愁杀闲游客:让那些悠闲自在地赏玩美景的游客们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诗人以“种柳”为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