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
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
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

【注释】

自萧关望临洮:从萧关远眺临洮。萧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边塞的重要关口。

玉关西路出临洮:玉门关以西就是临洮郡(治所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因此说出了临洮。

风卷边沙入马毛:边塞的风卷起沙漠上的沙尘扑打在马上。

寺寺院中无竹树:佛教寺院里没有竹子和树木。

家家壁上有弓刀:每家每户的墙上都有弓箭和刀剑。

惟怜战士垂金甲:只有可怜那些战士穿着黄金铠甲。

不尚游人著白袍:而不喜欢游人穿白色的长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黄昏时分独自在秋风中吟唱。

平原一望戍楼高:平原上远望可见戍楼高耸。

【赏析】

《自萧关望临洮》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绝诗。全诗描写了一幅辽阔壮丽、气势恢弘的边疆风光图,并寄寓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首句“玉关西路出临洮”,交代了诗的写作地点和背景。玉关指玉门关,是西汉时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这里地势险要,是古丝绸之路北道通往西域的交通重镇。出临洮,即出临洮郡。唐时的临洮郡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颔联“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通过对比描绘了边疆寺院、人家的景象。寺院里没有竹子和树木,这反映了边地荒凉贫瘠的状况。而家家墙上挂着弓箭和佩刀,说明那里战事频繁,人们随时准备着战斗。

颈联“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则进一步揭露了边地人民的艰苦生活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里的“金甲”和“白袍”是古代士兵与游人的服饰。战士身穿金甲,是为了抵御外敌;游人穿着白袍,是为了便于在雪中行走。然而,在战火纷飞的边地,战士们却只能身着金甲,而游人却只能穿着白袍,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尾联“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独自站在平原上,远眺着高高的戍楼,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通过对边关风物的描写,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边疆风光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