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译文】
去年冬至我曾在长安,拄着拐杖曾经戴着獬豸冠。今年在长安过冬至,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中随军队奔赴朝廷,身寄荒远报国艰难。北方望南郊消息隔绝,江头惟有泪阑干。
【注释】
- 谪官辰州:被贬为辰州的县令。
- 长至:古代节气名,冬至后第五个气节。
- 策杖:拄着手杖。
- 獬豸冠:古代汉族官吏的帽子,传说中能辨别邪佞的神兽。
- 行伍:指军队。
- 南郊: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即南郊坛。
- 梦随行伍:梦里跟随军队奔赴朝廷。
- 报国难:报效国家的艰难处境。
- 江头:指作者流放地所在的湘江边。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诗。诗人自述去年(开元二十五年)冬至时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到辰州,而今年冬至又到了京城长安,触景生情,思念故国,遂写下这首诗。全诗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由“去年”到“今年”,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际不幸的感慨。
首联回忆往事。“去年”二句写诗人当年在长安的情况;颔联描写今冬的情景;颈联抒发诗人的感怀与抱负;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悲愁。
“去年”二句回忆往事。“长至”,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以冬至为岁末,此时正是岁暮天寒,草木凋零的季节。“长安”,指当时的京城所在地。诗人在长安时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到边远之地,如今冬至又到了京城,触景生情,思念故土、亲人和旧友之情油然而生。“策杖”,拄着拐杖,这里指行走。“曾簪獬豸冠”,獬豸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辨别曲直,象征公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年诗人在长安时曾戴着獬豸冠,象征着他的正直和勇敢;而今他已远离家乡,被贬到边远之地去了。
“此岁”二句描写今冬情景。“长安逢至日”,冬至这一天,阳光照射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诗人却在遥远的异乡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心情自然是十分寂寞惆怅。“下阶遥想雪霜寒”,诗人想象着自己现在身处寒冷荒凉的边远之地,不禁感到阵阵寒意袭上心头。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凄凉感,也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概括和总结。“梦随行伍”,意思是说,诗人在梦中总是跟随军队奔赴朝廷,为国家效力。“身寄穷荒”,意思是说诗人如今被贬到荒僻的边远之地,无法再为国家效力。这两句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担忧。
“北望南郊消息断”,这一句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受。“南郊”,古代帝王祭天的大典。诗人在这里用“消息断”来形容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暗示着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江头唯有泪阑干”,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感慨。“江头”,指诗人流放地所在的湘江边。“泪阑干”,形容泪水已经流干了。这两句既是对自身遭遇的感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去年和今年冬至情景的回忆和对比,以及对其遭遇的概括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际不幸的感慨。同时,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是一首优秀的怀乡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