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菏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
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注释】
洛阳:指唐都长安,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岐路:歧路,分岔的路,指京城长安通往洛阳的路途。信悠悠:信步而行,悠然自得的样子。辞家:告别家乡。两度秋:两次经过秋天。日下未驰:太阳落下时还没来得及奔跑。天涯徒泛:漂泊无定,随波逐流。五湖舟:泛指游子乘的船。菏衣(hé chī):荷叶做的衣裳,这里借指女子的衣裳。缘乡泪:因思乡而流泪。潜销:暗暗消逝。玉貌:比喻人的仪容、容貌之美。潜销:暗暗消逝。说向:对……述说。长安亲与故:对长安的亲朋好友说说。谁怜:可有谁会同情、怜悯我?岁晚:年岁已老,岁月将尽。尚淹留:还滞留不归。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从京都长安赴洛阳途中的感受。洛阳是唐朝的东都,位于黄河中游南岸,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岐路”,分岔的路,指京城长安通往洛阳的路途。诗人由长安出发前往洛阳,一路上看到一片丰收景象,心中充满喜悦,但想到自己又要离开长安,不免产生一种依依不舍之感,所以次句说:“无事辞家两度秋。”第三句“日下未驰千里足”,描写他一路疾行,直到太阳西下才到达目的地洛阳。第四句“天涯徒泛五湖舟”则描绘了他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凄凉景况。这四句是诗人对洛阳之行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以及旅途的艰辛。
第五、六两句写诗人在洛阳的所见所闻。“菏衣”,荷叶做的衣裳,这里借指女子的衣裳;“缘乡泪”,因思乡而流泪。“玉貌”,比喻人的仪容、容貌之美。“潜销”,暗暗消逝。“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诗人对长安的亲朋好友述说自己在洛阳的处境,并询问他们对自己的同情。最后一句“谁怜”,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洛阳滞留已久,年岁已高,朋友们却无法理解他的苦衷,所以他感到孤独无助。
全诗以抒发诗人的感伤为主调。开头两句回忆自己在长安时的安逸生活,然后转入对洛阳生活的感叹,再接着写自己在外漂泊的艰难处境,最后表达出对亲友们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