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结孤圆顶,飞轩出泰清。
有时迷处所,梁栋晓云生。

【注释】

飞云亭:即“凌霄台”。在今陕西长安县。

孤圆顶:指亭顶为圆形。

飞轩:古代高屋上的飞檐。

泰清:即太清宫,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汉时有太液池,晋武帝时改为太清宫,以供游览。

有时:有时。

迷处所:迷路的地方。

梁栋:屋梁。

晓云生:天刚亮的时候,云朵从梁上生长出来。

赏析:

《飞云亭》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登上凌霄台所见景象,描绘出凌霄台上的楼阁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楼阁与云烟相交融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登临览眺的豪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优美,是一篇咏景抒情的好诗。

首联“上结孤圆顶,飞轩出泰清”,开篇即描写凌霄台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以及凌宵台飞轩高悬、直插苍穹的景象。孤圆顶,指的是亭顶为圆形;飞轩,指高大的飞檐。泰清是汉代太液池的美称,后因避汉献帝刘协名讳而改作太清。这里借指凌霄台。凌霄台建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兴教寺内,故又称兴教寺塔。此塔建于公元823年的唐朝。

颔联“有时迷处所,梁栋晓云生”,承前启后,由上联的飞轩出泰清引出下联的迷处所。迷处所,指迷失方向,找不到地方。梁栋,指房屋建筑中的横梁和屋柱。晓云,清晨的云。这句意思是:有时迷失了方向,只见到早晨天空中飘浮着的云彩,好像这些云彩是从梁上生长出来的一样。这一联写出了凌霄台之高,也写出了诗人在凌霄台远望时的感受。他站在高高的凌霄台之上,放眼四望,看到天边的山峦起伏,层峦叠嶂。这时,他忽然觉得迷糊起来。抬头望去,只见那层层山峦之中,隐约可见几缕薄雾在晨光里弥漫开来。此时,他仿佛听到了鸟儿的啼鸣声,似乎它们正欢快地唱着歌儿。他感到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起诗句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当他定睛一瞧,原来那些嫩绿的小叶子都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呀!这不禁令他感慨万千。

此诗首尾照应,构思精巧,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