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宜北户,塔庙似西方。
林下僧无事,江清日复长。
石泉盈掬冷,山实满枝香。
寂寞传心印,玄言亦已忘。
【注释】
西郊:指长安城西边。兰若:佛寺。云天宜北户,塔庙似西方:形容寺院的建筑宏伟,云天和门户相映成趣,佛塔庙宇像西方净土一样庄严清净。
林下僧无事,江清日复长:林下僧人闲散无事,江水清明,太阳又长高了。
石泉盈掬冷,山实满枝香:指山泉清凉如水,山果丰美,满枝散发香味。
寂寞传心印,玄言亦已忘:在寂静无声中传递佛法真谛,对于世俗的玄谈也早已忘却。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游览长安西郊佛寺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欣赏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首句“西郊兰若”,点明了诗的主题。兰若,是印度梵语“Lanka”的音译,意为“佛图”、“法界”,原指佛国净土,后泛指寺庙、佛塔等宗教建筑。在这里,诗人以“西郊”二字,将佛寺置于长安城的西部,与京城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佛寺的高远,又暗示了佛道的超脱。
次句“云天宜北户,塔庙似西方”,描绘了佛寺周围的自然景观。云天、北户、塔庙、西方,这些元素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云天的辽阔、北户的宁静、塔庙的庄严、西方的神圣,都在这一瞬间被定格。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佛寺的雄伟,又表现了诗人对佛道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林下僧无事,江清日复长”,则转入对佛寺内部生活的描述。林下僧们闲散无事,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江水清明,阳光明媚,时光似乎也在此处变得悠长。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佛寺内部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凸显了佛寺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第四句“石泉盈掬冷,山实满枝香”,是对佛寺周边自然环境的具体描绘。石泉清凉透骨,山果丰满诱人,花香四溢。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佛寺周边的自然之美,更突出了佛教文化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在这里,佛教文化已经超越了其宗教层面的意义,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第五句“寂寞传心印,玄言亦已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和体悟。在寂静无声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佛法真谛的传递,对于世间的纷扰和名利得失都已抛诸脑后。这种心境的变化,正是禅宗思想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禅宗思想的深远影响。
此诗通过对佛寺周围景色和环境的描绘,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