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寻释子,话别更依依。
静室开来久,游人到自稀。
触风香气尽,隔水磬声微。
独傍孤松立,尘中多是非。
【诗句】
- 过云寻释子:指作者经过云端寻找出家人。释,佛教对出家人的尊称。
- 话别更依依:指作者与友人告别时情绪依依不舍。
- 静室开来久:指寺院里的静室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打扫了。
- 游人到自稀:指游客稀少,说明寺院冷清。
- 触风香气尽:指风吹过时,寺院中弥漫的香气已经消散无踪。
- 隔水磬声微:指远处寺院传来的钟声微弱,难以听见。
- 独傍孤松立:作者独自靠着一棵孤松站立。
- 尘中多是非:指世俗中充满纷争和是非。
【译文】
穿越层层云霄去寻访那位出家人,与他话别后心情依旧依依不舍。
静室许久无人打扫,来访者日渐稀少。
风吹过时,寺院里弥漫的香气消失殆尽,远处寺院传来的钟声也变得微弱。
独自一人靠在一棵孤独的松树旁站立,世俗纷争不断,是非缠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院景象与离愁别绪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寺院中的静谧、荒凉与孤独,表达了对于世事纷扰、人际关系复杂化的感慨。诗中的“过云寻释子”和“话别更依依”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出家人的尊敬和不舍,也反映了与朋友离别时的情感纠葛。
“静室开来久,游人到自稀。”此句描绘了寺院的寂静与冷清,游人的稀少,进一步强调了寺院的孤立和远离红尘的特点。
“触风香气尽,隔水磬声微。”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院的幽静和远离尘嚣的氛围,香炉的香气已消散,远山的钟声也显得微小,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两句“独傍孤松立,尘中多是非。”以孤独的形态映衬内心的孤独,用“尘中多是非”表达出对世间纷扰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院的宁静与世态的冷暖,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