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注释】
玉律:指古代以玉为管的历法。玉律传佳节,即指立春时。
青阳:太阳。应:当。此辰:这个时刻。
土牛:耕具名。呈岁稔:指土地神像上绘有丰收的年成。彩燕:指燕子。表年春:象征春天到来。
腊尽星回次:腊月结束,星宿运行到正南方的次位。寒馀月建寅:农历正月,是冬季结束、春季开始的时候。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美好的风景到处都好,云彩和景物在望中显得新鲜美丽。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冬去春来,河流上的冰块开始融化,水中的鱼儿也跃出水面准备游动。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梅花和柳树的颜色相映衬,我特别思念远在越州的人。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台州刺史期间,描写了春天来临之时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点明了时间——立春时节,同时交代了节日的由来。“玉律”,指古代以玉为管的历法;“青阳”,即太阳。两句合起来说,就是说:玉管传来了节日的消息,正是立春的时刻。
“土龙呈岁稔,彩燕报年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土地上的神像是绘制着丰收的年景,彩绘的燕子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腊尽星回次,寒余月建寅”,描绘的是立春节气时的景象:腊月结束了,星星运行到了正南方的次位,寒冷的天气已经过去,月亮在正月初九升起。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描绘的是春天的美好风光: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美好的风景,云彩和景物在远方看来都显得新鲜而美丽。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描绘的是春天的生机:河水已经开始融化,水中的鱼儿也开始跃出水面,准备游动。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描绘的是春天的美景与思念之情:梅花和柳树的颜色相映衬,我特别思念远在越州的人。
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