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
诗句及译文
第一句: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
注释:
- 情知:明白、知道
- 此事:指琴音
- 少知音:缺少能理解欣赏的人
- 枉用心:徒劳无功
第二句: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注释:
- 好古:喜好古代的曲调
- 沾襟:因伤感而流泪
- 不必:不需要
第三句: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注释:
- 致身:指自己的才能或技艺
- 笙竽:笙和竽都是古代乐器,此处比喻人的才艺
- 巧:巧妙
- 郑卫:指郑国的音乐(音乐流派)与卫国的音乐(音乐流派)
- 淫:过分,过度
第四句: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
注释:
- 焦桐:用桐木制成的琴
- 七条线:形容琴弦众多
- 子期: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孔子弟子,名颛乐
- 师旷: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名旷
- 两沈沈:形容两位大师都沉浸于琴技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赞美了古代和现代对音乐的态度差异,表达了诗人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和对现代社会浮躁风气的不满。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艺术追求和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与思想情感
《赠弹琴李处士》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唐朝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诗人李山甫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于不被时代理解和欣赏的无奈。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