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诗句: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1. 诗句释义
  • “汴水通淮利最多”中,“汴水”指的是流经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的黄河支流汴河;“通淮”则表示这条河流沟通了淮河,使得南北之间的交通更为便利。这句话意味着汴河在连接南方与北方、沟通江淮之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开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 “生人为害亦相和”表达了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这里,“生人”指代的是普通百姓,“为害”意味着百姓因为运河的开凿而遭受的损失或苦难,“相和”则是指这种损失和苦难是相互关联的,即人民的生活因运河的开通而受到影响。
  1. 译文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比运河带来的便利与百姓所承受的痛苦来表达诗人的观点。诗人不仅看到了运河的直接利益——它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指出了其间接代价——对普通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 诗中的“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形象地描绘了运河对于东南地区的深刻影响。这里的“脂膏”指的是东南地区民众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被运河源源不断地输往京城。
  • 李敬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运河开通后社会不公的批评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他呼吁关注运河给普通人民带来的实际利益与损害之间的平衡,并呼吁统治者采取措施减轻对百姓的剥削。
  • 在这首诗中,李敬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表达了他对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正的期盼。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进步意义。

《汴水直进船》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部揭示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