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媚烟景,句曲盘江甸。
南向佳气浓,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微路入葱茜。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山殿。
银函意谁发,金液徒堪荐。
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化真骨,万里乘飞电。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注释】紫阳观:道教宫观。华阳洞:道教名山。草堂:道观。七曜:星宿名,指日、月、火、水、木、金、土。五云:云雾。银函:仙家所藏之书。贞白:道士。青鸟:传为西王母使者的神兽。红霞:日出时天空中红色的彩气。长往:长久居住。茂宰:地方官。明发:天刚亮的时候。

【赏析】此诗是诗人与同游友人游览华阳洞的途中之作。诗分上下两首,上半首写游程所见,下半首写所闻所感。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这是第一句。紫阳,即紫阳宫,唐时建于长安东南的一处道教宫观。《新唐书》卷九一《隐逸传》记载:“李元裕,字文纪,陇西成纪人。”又据《旧唐书》卷八三《隐逸传》,李元裕是唐宪宗时的谏议大夫,因得罪权幸而贬谪,后遇赦得还,遂隐居终南山。这里提到的侯尊师,即侯道华,也作侯道华,字德华,唐代著名道士,他住于华阳洞,故称其草堂。“简同游”表明这是一次结伴而行的游历。

“石林媚烟景,句曲盘江甸。”这两句写沿途所见。“石林”指的是华阴县境内的华山,又称太华山,以奇岩峭壁著称;“句曲”是秦岭山脉的一段,因秦始皇曾在此修道而得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路上看到华山的石林和江水的曲折蜿蜒。

“南向佳气浓,峰峰遥隐见。”这两句继续写所见的景色。“南向”指华山南侧的朝向。“佳气”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山色。“遥隐”形容山峰高耸入云,难以看清全貌。

“渐临华阳口,微路入葱茜。”这两句描述接近华阳洞时的情景。“微路”指山路崎岖不平。“葱茜”形容山路上树木茂盛,色彩斑斓。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山殿。”“七曜”指北斗七星中的七颗星,传说中是上天的七个星座。“五云”指云雾环绕在山上,形成一种神秘的气氛。“悬洞宫”和“抱山殿”都是指华阳洞内的建筑。

“银函意谁发,金液徒堪荐。”“银函”是道家炼丹用的容器,这里比喻仙家的书信或者著作。“金液”是指道家修炼中的甘露,用来比喻道家的修炼方法。这两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道家修炼方法的赞美。

“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这两句描写了华山脚下的风景。“千载”表示很长的时间。“桃花”指的是春天时华山周围的桃花盛开的景象。“秦人”指的是古代秦国人,这里泛指当地居民。“深不见”意味着桃花开得很旺盛,以至于人们无法看见它。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东溪”指的是华山附近的一条小溪。“贞白”是诗人自谦地自称的名字。“像会面”表示两位诗人在旅途中意外相遇。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青鸟”是传说中的一种能传递消息的神鸟。《庄子·逍遥游》:“我知之矣,彼将处乎物之外,而游乎天地之内……青鸟使予往遗之,已使我吾有知乎哉?青鸟为我飞,而我以仁为之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感慨。

“一从化真骨,万里乘飞电。”“化真骨”指的是修炼成为真正的仙人。“乘飞电”是指骑着飞马快速奔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仙成功的渴望和对迅速达成目标的追求。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这两句描绘了仙境中的美好景象。“萝月”指的是仙境中的月亮,形状像藤萝一样缠绕着树枝。“步虚”是一种道教仪式,据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到达天堂。“松花”是华山特有的一种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松树的花。“醉闲宴”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这几句是对诗人自己未来的展望。“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这里指代诗人自己。“长往”表示长久地居住在那里。“茂宰”是指地方长官。“交战”在这里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与当地的官员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思。“知君懒为县”是说诗人希望能够在那个地方悠闲地度过一生。整首诗通过对华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