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居旧风景,人世今成昔。
木落古山空,猿啼秋月白。
谁同西府僚,几谢南平客。
摧残松桂老,萧散烟云夕。
迹留异代远,境入空门寂。
惟有草堂僧,陈诗在石壁。
【注释】
经湛长史草堂:湛任南平太守时期,曾在长乐坂筑有草堂。经,经过。湛,字长林,陈郡阳夏人。
岩居旧风景:在岩石上居住,是古人的旧景。
人世今成昔:人间世界已经变成过去的世界了。
木落古山空,猿啼秋月白:秋天,树叶凋零,群山空旷,猿猴啼叫。
谁同西府僚:指和王琳一样的人。
几谢南平客:几次向南方去当官。
摧残松桂老:摧残了松树桂树。
萧散烟云夕:暮色中,烟雾弥漫,云气飘散。
迹留异代远,境入空门寂:他的遗踪留在不同朝代,他的境界进入空无的境界。
惟有草堂僧,陈诗在石壁:只有草堂寺的僧人陈诗,把诗句写在石壁上。
【赏析】
这首诗是陈后主与王琳唱和之作。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作者对王琳的追忆之情,后半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王琳的怀念之情。全篇构思巧妙,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情意深长。
第一、二句写自己对王琳的追忆之情。“岩居旧风景”写出诗人对王琳在岩居时的熟悉感;“人世今成昔”则表明诗人对王琳的追忆之情。
第三、四句写诗人对王琳的追忆之情。“谁同西府僚”,表明王琳和陈叔宝一样都是朝廷命官;“几谢南平客”,表明诗人多次到南方任职,而王琳却始终没有离开南平这个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王琳的羡慕之情。
第五、六句写对王琳的追忆之情。“猿啼秋月白”描写了山中猿猴叫声凄厉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心中凄凉的心情;“摧残松桂老”则表明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之情。
第七、八句写对王琳的追忆之情。“迹留异代远”表明王琳的遗踪留在不同朝代之间;“境入空门寂”则表明诗人进入了清静无为的境界。
最后两句写对王琳的追忆之情。“惟有草堂僧”,表明只有草堂寺的僧人陈诗还在,还保留着王琳的诗句;“陈诗在石壁”,说明这些诗句都刻在石壁上。
整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拟人化等,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另外,整首诗语言精炼,感情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