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
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
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
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注释】

四水合流:黄河、渭河、洛河、汾河四条河流在河南境内合流。

禹凿山川地:大禹为了治水,凿山开河。

因通四水流:因此使四条河流通畅。

萦回过凤阙:河水曲折地绕着凤凰宫阙流淌。

会合出皇州:汇合着从皇州流出的水流。

天影长波里:天上的影子映照在长长的波涛中。

寒声古度头:寒冷的声音在古代渡口发出。

入河无昼夜:流入河流没有日夜之分。

归海有谦柔:回到大海时显得温和谦让。

顺物宜投石:顺应万物的本性应该投掷石块。

逢时可载舟:遇到时机可以承载舟船。

羡鱼犹未已:羡慕鱼儿还没有停止。

临水欲垂钩:面对流水准备钓鱼。

【赏析】

《四水合流》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河水奔流不息,势不可挡,而人类却顺应自然,利用它造福于人。诗的前半部分写河之奔流,后半部分写人应顺应自然,利用它造福于人。全诗语言朴实,含义隽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首联“四水合流”点题,“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大禹治水,疏通了四条河流(黄河、渭河、洛河、汾河),使之成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河;“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这两条河穿过皇宫,汇合于洛阳,为洛阳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颔联“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描写黄河在长波中穿行的场景,又以寒声形容黄河的激流,表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诗人用“寒声古度头”这一生动形象描绘出黄河奔腾不息、一往无前的景象。

颈联写河水的流向和特点:“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河水在进入河流时不分昼夜,流入大海时也表现出温顺的一面。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河水的特点。

尾联“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诗人认为,人们应该顺应事物的变化而行动,就像河水遇到石头就会顺势而下一样,遇到适当的时机就应该像渡河那样乘船。这是对人们要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提醒。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奔流不息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哲学思想。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