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士相逢暮饮茶,高楼并坐望三巴。
碧嶂不知何劫石,清江流尽几恒沙。
炉烟处处香慈竹,溪雨朝朝润觉花。
道胜自然长法喜,应令迁客小沩华。
【注释】
冯禅师:唐代高僧。少习禅定,后游方参访,得大悟,回寺中说法。开士:佛教称修道的人或出家人为“开士”。
三巴:指四川的三个地方,即成都、西昌、攀枝花。
碧嶂:青翠的山峰。
恒沙:指恒河沙那样多。恒河是印度一条河,流经印度北部,流域面积很大,故用以比喻极多。
觉花:觉悟了的花。
小沩华:指江西宁冈县的小溪山(禅宗五祖之一弘忍在此建静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作客时,登北山寺西阁楼与冯禅师共饮茶,并赠给崔少府之作。首联写二人相遇之喜;颔联写两人同坐高楼遥望三巴;颈联写冯禅师的炉烟和崔少府的溪雨;尾联写冯禅师的功德和崔少府的法喜。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开阔而深邃,情味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及人物、动作,起笔不凡。
颔联用典,以三巴代蜀地,以“不知何劫石”对“清江流尽几恒沙”。上句暗用晋陶潜《饮酒》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下句意谓冯师佛法无边,其教化如江河之水绵绵不绝。此联写景有层次,从远到近,由高到低,层层深入,又层层推开,把读者引入一个空灵的境界之中。
颈联用物象入景,渲染氛围。前句写冯禅师之炉烟,香飘四溢,使人陶醉于禅悦之中;后句写崔少府之溪雨,滴滴润物,使人心旷神怡。此联写人则写人之美,写物则写物之妙,情景交融。
末联写冯师之功德,以“法喜”二字概括了全篇主旨。
这首诗写得自然浑成,不事雕琢,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