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
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
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东游吴地期间。

首联“夜饮东亭”是点题之笔,表明此诗为纪游之作。

颔联“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写春夜景色之美。上句写泉水,下句写月亮,一静一动,相得益彰,生动地描绘出山中夜的美景。

颈联“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描写了春天夜晚山林中的幽静和美好的景象。“暗”、“惊”二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夜色,又写出了花香,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

尾联“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以抒发感情结尾,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在东亭里畅饮着美酒,聆听着潺潺的泉水声;抬头仰望皎洁的明月从层层峰峦间升腾而出。

春夜的山中景色如此美妙,令人愉悦,抚慰了我那漂泊在外的孤寂之心;

山中幽静而美丽,花香扑鼻,鸟儿啼鸣,处处充满生气;

我高兴地哼起了悠扬的曲子,随手弹奏着素琴。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作于诗人东游吴地期间。全诗紧扣题意“夜饮东亭”。开头二句写景,点明时令和环境气氛。“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写春夜山间的景色。泉水潺潺,明月当空,层峦叠嶂,清光朗照,一派清幽的山野风光。这两句诗不仅把山中夜色写得非常宁静,而且使人感到一种清新爽朗的气息。这种气息,正是作者所要寻找和享受的。接着写诗人饮酒赏月之后的心情。“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这两句紧承上一句而来。诗人陶醉于山中景色之中,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仿佛暂时忘记了自己是在异地他乡。“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这两句诗承上启下。“暗芳”指花丛中散发着的香气,这幽香足以安慰人的孤独寂寞之感。“惊栖”即鸟雀惊鸣之声,这声音足以引起人的愉悦之情。“暗”、“惊”二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夜色,又写出了花香,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暗”、“惊”二字用得很巧妙。它既写出了夜色,又写出了花香,使整幅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暗”、“惊”二字用得好,既写出了夜色,又写出了花香,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

尾联“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以抒发感情作为结束语。“高兴”二字说明诗人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听到了优美的乐曲。“南山曲”是指《南风歌》。这首诗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相传为屈原所作。其内容大致为:“南风发兮扶舟,贯浮云兮下降。临远川兮送目,登丘兮采马。”“长谣”即放声歌唱。“横”字用得很好,它既表现了歌声的悠扬、动听,又表现出诗人情不自禁、欲唱还休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